第三百三十二章 垂帘(一)(1 / 2)

吕汉 梦东园 0 字 2021-11-22

 意的继位没有任何障碍,他原本就是嫡长子,又早封数次监国,此时灵前继位是顺理成章之事,这一点萧何清楚,立在堂中的众文武明白,如意自己也知道。于是众臣三呼万岁,将十一岁的如意推上了中间那张空着的宝座。</p>

看到这个孩子稳稳的坐了上去,堂中所有的人都暗自松了口气,不管刘邦的死对这个新兴的帝国是一个怎样的打击,至少目前皇位有继,一切都能继续运转下去。至于以后怎样浮沉兴衰,那都是后事了。</p>

萧何起身,轻咳了一声,道:“皇上,先皇驾崩停灵宫中,咱们目下最先要办的就是为先皇制丧,待灵柩下葬之后才可为皇上操办登基大典。”这原本是约定俗成的事。国不可一日无君,所以新皇可以于灵前继位,但正式的仪式仍然得等到刘邦丧礼结束之后再说。只是如意年幼,萧何担心他不懂这规矩,才提醒了这么一句。</p>

如意点了点头,道:“正该如此,有劳丞相大人费心了。登基大典不必兴师动众,务必要将父皇的葬仪办好才是。”</p>

“是,臣领旨。”萧何喏道。一个十一岁的皇帝本来就只是个摆设,能够按部就班听话做事,礼仪上别错就很不容易了,大丧中的一大堆具体事务还得他领着朝臣们一项项的办下来。</p>

“臣启皇上。”陈平从众文臣中闪出,踏前一步。作礼道:“臣启皇上,先皇与匈奴人交战,受创不治而亡,此乃我大汉之国恨。我们虽说与匈奴人签订了和约,但域外之人狼子野心,今次不过是因为粮草不济暂退兵,等得来年秋暮只怕又要卷土重来,北边一场生死恶战必不能免。再往南看,楚项覆灭不久。余孽犹存,先皇若在,他们或不敢有何动作,如今先皇故去。难免一些霄小会起不轨之心。大汉初立,百废待兴,诸务繁杂,皇上虽是天纵之姿。聪慧过人,但毕竟年幼……”</p>

他顿了顿,抬眼看了看如意,一掀袍角跪拜于地。朗声道:“臣斗胆,恳请娘娘临朝辅政,佑我大汉千秋万载。”</p>

堂中一时寂静无声。顶点手打.电脑站</p>

如意转过头看向我。眼神有些不知所措。</p>

萧何神色微动。却也没有出声。</p>

立在那里的文文武武们。或有诧色、或有怒色,或有喜色。不过瞬间都收了回去,个个垂首不语,只作木钟状。</p>

我却在诧异陈平怎么会突然跳出来说了这么一大通地话,虽然自己想过在如意登基后适当的参与朝政,比如说垂帘听政,在当前这个主少国疑的时段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毕竟如意还小,这么大的国家,这么多的百姓交到他手里,多少有些不放心。</p>

历史上女人参政的故事我也听了不少,不杀人就能顺利坐到那道珠帘后的却几乎没有。所以我早已在心里做好了建设,准备打上一场恶仗,在最糟糕的情况下也得砍掉几颗顽固不化的脑袋。但这件事总得一步步地来,尽量做好铺垫和安抚的工作,使渠成水到,让那些文臣武将的抵触情绪稍稍低一点。但陈平突然跳出来说了这么一大段话,反而让我有些措手不及。</p>

我沉吟了片刻,淡淡地道:“知道了,此事容后再计。”</p>

笼罩在殿堂之上那股低气压顿时一松,陈平喏了一声,起身退回了文臣班列,两旁的人往边上闪了闪,给他空出了一个显然比较大地空间。陈平微然一笑,立在那里,神色平和坦然,仿佛刚才的事都没有发生过一般。</p>

…………</p>

朝堂上一番计议,把刘邦的丧仪大致安排了下来。天亮以后,朝廷就要向全国各地郡守以上的官员下竹使符,告之皇帝驾崩之事,同时诏告全国百姓。</p>

国丧为至重之仪,按规矩,在老皇帝灵柩停在宫中地日子里,新皇帝不能处理任何政事,必须戒绝一切荤腥,身着重孝陪灵,并要至少每日三次扶柩哀泣以表示自己的伤痛。朝廷中有一定品级的大臣必须每日轮班到宫中守灵,陪着新皇帝一起痛哭。民间百姓则要为皇帝服丧三月,并禁止宴乐三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