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四章 情义(1 / 2)

吕汉 梦东园 0 字 2021-11-22

 回灞上后,我着意低调行事,对男人们商量的大事一概不闻不问,除了私下听听审食其按时报来的一些消息外,全部精力都放在伺侯刘邦衣食起居上。每天亲自下厨,变着花样给刘邦弄吃的。赵姬是在秦王宫里长大的,针线上的功夫尚可,但说到饮食可就一窃不通了,王宫里又哪用得着自己做吃的。好在她听话得紧,让做什么就做什么,搭把下手也似模似样。</p>

看刘邦火气旺得很,我便让人到渭河边捉些绿头野鸭子,配些几味降火的中药,用陶罐小火慢炖了,每日都吃上一碗,几天下去果然看着他滋润了些。</p>

我这小灶的美食当然不是军中大灶可比的,没过一两日,一些近乎些的将领都借着各种理由在用饭的时间过来找刘邦议事,既然来了,自然就坐下开吃,到后来,索性连张良都蹭了过来,实在是让我哭笑不得,只好又让刘邦找了几个小卒做做粗活,这才勉强把大伙儿的胃口给填饱。</p>

由于我这般刻意的对军务不闻不问,只管着家长里短的一些琐事,感觉刘邦看我的眼神一天比一天柔和起来,只让赵姬在他帐里侍候了一夜,便又夜夜宿在我的帐中,和我说些家里人的话题,比如家人到蜀中以后怎么样啦,又比如秀儿、如意和刘肥在彭城的情况,唯独不谈军政上的事,就像是一对小家子的夫妻在闲话家常。从沛县一起出来的那些兄弟们来蹭饭时也不再称我吕公子,都像以前一样“三嫂”、“三嫂”的喊着,大伙儿热热闹闹的哄在一起,好像又回到了当年沛县家中的情景。</p>

但我心里却知道,我和刘邦永远也不可能回到过去了。</p>

回到灞上也不过数日,便传来项羽军至戏西鸿门的消息。当时刘邦正在用晚食,听到斥侯回报,脸色刷的一下变了,手中的竹箸也微微有些发抖。凑到帐中用饭的那些将军和谋士们也都停下了咀嚼,同时将目光投射到了刘邦身上。</p>

我轻轻取过刘邦手里的竹箸,微笑了一下,道:“夫君是不是有事要和将军们商量?”</p>

“噢,是啊。”刘邦醒觉过来,转头看了我一眼,起身沉声道:“击鼓升帐。”说罢,取过头盔,迈步向外走去。旁边侍伺的短兵喏了一声,飞快跑了出去,不片刻,便听得升帐鼓响起。那些将军们早就丢下了竹箸,此时也纷纷起身,整束盔甲,急急向中军帐而去,片刻之间便走得一个也不剩。</p>

项羽终于来了,这历史上最著名的一场胜宴也该拉开了吧。我垂首默想着曾读过的那篇著名的《鸿门宴》,淡淡地笑了笑,真是期待啊。</p>

-----------------------------------</p>

我不知道刘邦和一干部下究竟讨论出了什么。其实真要面对项羽这般的绝对强势又能有什么办法可想呢?但刘邦很晚才回到帐中,躺在榻上,却翻来覆去睡不着。他素来是沾枕即眠的人,像这么辗转反侧,我还只在雍齿叛他的时候见过。</p>

说起来,他和项羽也有那么一点兄弟情。不管项羽心中是否真的瞧得起他,但在盱台的那些日子里,我能看得出他是真的当项羽是自己的好兄弟。后来又一起出军,那时他和项羽一路,想必两人也处得不错。项羽在战场上的厉害,他是曾经亲眼见过的,和那样一个战场杀神对敌,正常人都会感到不安的,何况这个杀神还曾经是他的兄弟,而如今却要和他翻脸了。</p>

他的心中,想必既有面对强大敌人的恐惧,也有一世兄弟最终却翻脸成仇的难受。</p>

将至三更时分,帐外忽然传来轻轻的呼唤声:“沛公,沛公。”</p>

刘邦原就没睡,一下子坐了起来,喝道:“谁在外面。”</p>

“沛公,是良在此,请沛公速起,有事相商。”却是张良的声音。</p>

“知道了。”刘邦起身披上了厚袍,走出了营帐,只听得他在帐外问了一句:“先生这时分唤刘季究竟何事?”而张良则答道:“事急,容良于路上与沛公细说。”说着,只听得两人脚步渐远的消息。</p>

我在黑暗中睁开眼睛,回想起鸿门宴上的描述,心道,这半夜而来的人自然是项伯。他为了故人张良而深夜跑了这么一趟,结果泄了项羽的天机,放走了刘邦,间接导致了项羽的乌江败亡。后人对项伯总是褒贬不一,甚至有些激奋一点的,直冠其以内奸的称号,但身临其境,才知道项伯实在是个重情重义的好人。可惜,在这个冷酷的时代,付出的是情义,而回报的往往却是算计和伤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