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读《西南联大国文课》(1 / 2)

 延续联大的遗风,近日又重新读了这《联大国文课》一书。而这,又恰好勾起了我脑里的一些,不得不解决和明下来的想法。

而这时,我又在网上与人争辩了关于和书中记录的内容相一致的事情。所以,两者结合下来,倒是让我又加坚定了自己的看法。

这便是新旧文学之争。

这里不得不说些外话。

从上学,我就只有小学过语文笔记,此后对于学习是从来不作笔记的。

这样一来,因为偷懒,所以我的重心就不全在学习课本上的内容了。而是把其中的一大重点在了课本之外的生实际内容上。

出来工作后,我也是在摸爬滚中慢慢发觉自己对于文学的兴趣是一延续着的。

而如我对于学习的兴趣在工作后也慢慢地养成习惯。积累下来的多,想学的也就多。

对于文学,我原以为自己不过就是个吊儿郎当的货色,现在好像也就那么一事儿。

既不会过于看重推崇某些个人或群体的文学诣,也不会自视甚高,以为自己是个角儿。

正是因为不读死书(如上课笔记之,说的我现在倒觉得笔记这事儿多少对学习有点助力,但能肯定不是最重要的。不过按我现在的想法,要学,恐怕现在我会认好笔记或者以其他的方去记录自己要学习的内容),所以,我现在的文学上的维,没能应试育束缚住,甚至于彻底困死在了某一个文学的圈子里。

这里,我倒是想起了上一章节中看到余秋雨生《借我一生》一书中我所未谈的一个情节。

就是关于其母亲带余秋雨生去跟一书老生读书时,那老生列了一个绕开绕去的很长一个句子(包含了好几个人物关系的内容)来举学,颇有点鲁迅笔下孔乙己拿旧文学(如“”字的几种写法)跟他人卖弄的子。

母亲事后便对余秋雨生说道以后不要跟这生读死书了,因为这样只会把人成一个木讷的书呆子。

同样地,因为不作笔记,我上学读书那会儿所记住的那些内容,绝大部分本就是那些我自己所感兴趣和觉得有用的内容。

这样一来,我学的东有了选择性之后,所学的识也容易用起来。

之后想开了,对文学的态度也似乎正经了点。严肃而不失尊重,好学而不乏质疑与反。

刚开始正经触写作那会儿,我还曾担心自己课外书所读不多,古典著是一本没看过,会不会因此专业从事写作创作的人看轻鄙夷。

所以,我这正正经经地看了好些书籍。当然,这个举动是促使我得以醒悟的重要原因。

原以为文学只能在书籍里找,后来发现在生里,文学无处不在。

尤其在我把以往的顾与反全都写到这里的时候,我便不纠结了——原来不不觉中,我早已从生里学到了很多。

因此,我深深觉得,文学本身就该是不拘束的,是一种在生里存在的有力、灵性、理性和感性的事物。

读《联大国文课》一书,我便发得赞同文中关于新旧文学的态度与评价。主要的内容则是中在新文学(或白话文)运动上的那一部分。

这时还意外因为一首仿古诗,我同一从事写作的同起了一些争辩。我自是有自己的看法在。

比如,旧文学是“死”去的文学,这死有两方面。

一是表达上。因文学以文字为载体和工来表达,而这种表达有一种时代性。

随着不断的革与发,表达工的内容也会替,使得理解上会产生似于上下两辈人甚至几辈的鸿沟。

旧文学以文言文为载体,之所以死,是因为理解上存在困难。旧文学在古代之所以能,那是因为有时代的大背景作为支撑。

因为那时的人们,就生在以文言文或八股文一为官方沟通语言形的时代。

所以那时的人们对于旧文学或是文言文的理解上,比现如生在白话文通行的现代人是容易,甚至是毫无阻碍的。

时代大背景死去了以后,旧文学也就慢慢地跟着消亡死去(或者准地说,是退居到了历史的角落里)。而在此之上过来的,就是顺应时代大背景而产生的新文学。

二是内容上。旧文学的死,有很大一方面就在于想上的固自封。只会不断循环往复地咀嚼死去的文学尸骸,所以难以望有么发和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