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本完整读过的课外小说,是海明威的《老人与海》,高二时期开始接触的。那时遇到高二分班,学习之余曾想过通过一些娱乐消遣来适当缓解自己的压力。然而老实说,第一次读这本小说,我总结不出来任何具有概括性的思想,甚至是不理解这个小说故事吸引人的地方,这是实话。或许当时是自己的思想确实过于浅薄了,读完之后觉得看这本小说只是单纯浪费了时间而已。
比起《老人与海》这本小说,我或许更希望通过看当时星空卫视的动漫来得更有趣味一些。
中学时,我曾听过老师还有一些打听到的推荐课外读物之中,列出了很多经典的名著和读物,可惜我连一本都没有过。一来是觉得文字书籍本身太过于枯燥乏味了;二来是其他消遣娱乐活动似乎比起那些经典小说更能引起我的注意;三来是因为自己耐不住性子去好好读完这些书。除非是闲来无事,实在索然无味后才会去看上一看,否则,读课外读物我一般是不愿意的。我宁愿看电视剧,也不愿去看小说。就像中国四大名著《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和《红楼梦》,我只看过影视剧,小说原著是我不愿去的。除了文字不如影视剧更来得直接和容易理解,关键是还不用费力去翻译那些枯燥的文言文。
当时我对这四部小说有一个很深的误解,因为是主要是明清时期的小说,这样的话,文言文是原著的本来面目。翻译本有时候是真的很考验翻译官的在文字上的资深造诣,而且翻译本多少会失去原著的部分精华之处。如果小说不能靠着原著去理解其中的意思,这对于我而言,还不如不读,反正看电视剧也能理解个大概了。
但是后来读了白话文(虽说是英译汉,但英语本身的意思表达本身就很直白,所以译本跟原本的表达并不会有过大的出入。而中国文化中,文字的内涵比文字本身还要更有历史的厚实感)的《老人与海》,我反倒因为其过于直白和看似平淡的内容而感觉小说本身似乎也就是一种稀疏平常的读物,所以当时也没把这本小说当回事。
后来一次偶然,我在同学家里重新看到了这个故事,这一次的遭遇让我对这部小说的看法和理解有了本质上的改观。而之所以说后来看到的是故事,是因为这是压缩版的《老人与海》,刊印在新的小学课本上。起初我也仅仅是出于这个故事和小说同名的好奇看了一下,发现内容上精简了太多,还有很多精彩的“博弈”过程(当然,这些是后来才逐渐认识到的)被省略了。但我依旧很感谢这个故事,这个故事给我的帮助是让我从整体上有了对这部小说的故事概念。翻到故事后面的课外练习题,看到课本上作答的答案后,我那时才真正尝试着去理解和体会这部小说的精彩之处,我挺惭愧我这个举动来得有点迟了。
老人跟鱼的博弈,其实是在和自己的人生博弈,老人注定因为这场博弈而在自己的人生里添上浓重的一笔。而在鱼之外,还有他的个人尊严和荣誉。小说里涉及的内容不止运气,还包括年龄、陪伴、孤独等内容,这些都是后来让我越发觉得这部小说精彩纷呈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