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决战黄巢 第五章 活字印刷(2 / 2)

风流唐帝国 云昊 0 字 2021-10-09

“什么东西?”</p>

只见钟离权地眼睛“唰”的一声就亮了。看那明亮度,估计晚上可以不用点灯。直接找这老头照明就行。看样子新仙学研究机构能够节约不少经费了。</p>

庆幸庆幸。蚊子再小也是肉啊……</p>

突然变身财迷地李俨心中不怀好意的想着,口中一字一字道:“活字印刷。”</p>

“活字印刷?”</p>

老道儿刨根问底:“什么是活字印刷?难道说用来印刷的字是活的?这是什么仙术?”</p>

李俨哑然失笑:“所谓活字印刷,不是说用来印刷的字是活的,而是说,用可以自由拆卸的活动字模来印刷。”</p>

见钟离权还是不明白地样子,解释道:“如今印刷书籍,皆采用雕版。虽然这比用手抄写书籍快乐很多。也方便了许多。但书地每一页都需要单独雕刻成版,一部书如果页数多了地话。那么单单是其雕版,就需要刻很长时间,而且也要占据很大的地方。这部书印刷次数多还罢了,如果印刷次数少,甚至仅仅只印刷一次就不再重印,那雕版就闲置无用了。这是对资源、生产力地极大浪费。”</p>

经过李俨长时间的科学普及教育,钟离权等人已经习惯了李俨时时脱口而出的现代词汇。像“资源”、“生产力”等等。他们都不但了解,而且自己也学习着使用。可以这么说,他们是这个时代用语习惯最接近于现代人的了。李俨喜欢跟他们在一起,其中就有这样的一个原因。能在他们这里听到近似地现代语言,也算得上是对后世那个故乡的一点怀念了。</p>

钟离权点点头表示明白:“那么陛下的这个活字印刷术,就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了?”</p>

“正是!”李俨挥挥手:“活字印刷,就是把原本雕刻在一张版上的字分成大小相同的单字字模分别雕刻。每一个单字,可以雕刻很多个字模。称为活字。然后用一张四周有框,其内大小与书本相仿的光滑模板,将单字按照书本而排列,再上墨印刷。这样一来,要印刷一本书,只需要将已经雕刻好的单子排列成型就可以印刷。省了雕版印刷的雕刻工序。而等印刷完成后,就可以将字模拆下来,下一次印刷另一本书还可以使用。只要每一个单字地数量足够多,就可以同时为多部书排版、印刷。这样一来,印刷的效率就可以大大增加。书籍的成本也可以大大降低。对传播文化、普及教育,实在有着莫大的功效!”</p>

还有一句话他在心里没有说出来:“这样也可以用来印刷时效性很强的报纸了。那自己的舆论控制、舆论宣传大计就可以进行了。”不过这些事情钟离权并不关心,他也就不说出来了。</p>

钟离权听得如痴如醉,大声叫好。</p>

李俨接着又向钟离权讲述了这一技术地种种细节、要点,以及其起步及后续发展方向。最后道:“总之,朕要求你们目前要全力完成这一研究。朕近日将有大用。当然。朕说的那些铜活字、铁活字、铅活字。以及相关的油墨研究可以稍缓(中国古代用的墨都是水墨,并没有油墨。水墨对金属活字的附着性不强。金属活字用墨,必须采用对其附着性强的油墨。毕升发明的是经过火烧的泥活字,这种活字对水墨的附着性较好,只是容易碎,而且烧制工序不好的话容易造成大小不均匀。所以古代活字印刷出来地书质量并不好。质量较好地书、比较重要的书都还是采用雕版印刷地。不过此时李俨用来印刷报刊还是足够了)。最简单的泥合字必须在一个月之内完成并形成成熟而有条理的生产工序。”</p>

听到有新的研究,那帮沉迷新仙学研究的道士哪还不废寝忘食的研究,不到完成誓不罢休?所以李俨给他们限定时间根本就没有太大的意义,钟离权当即答应。</p>

随后李俨将自己手书的一份《活字印刷技术举要》资料交他带走,钟离权就自己离开了。</p>

至于吕洞宾,他已经被自己的师傅“卖”给了李俨,此后自然听从李俨的命令了。</p>

李俨准备让吕洞宾做的,还是发挥他本身的特长和优势。吕洞宾在没有投靠李俨之前,在江湖上就很有名望。交游广泛,这实在是一个莫大地资源。</p>

唐时豪侠之风极盛,所以才有大量“传奇”问世,竟成为一奇葩。当然这些传奇中的故事都是道听途说,然后作者在加以神话,很多地方都脱离了实际。但这也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唐代“江湖”势力的兴盛。</p>

而此后的五代时候,更是江湖势力大力发展的时候。后周和宋朝的建立者。都曾经在江湖行走过。宋太祖赵匡胤更是号称一条齐眉棍打下江山。以他之名还有“太祖长拳”“太祖棍法”等武艺流传下来。足见在这个门阀世家逐渐衰落的时代,江湖势力地重要性。所以这是李俨必须要掌握在手里的一个势力。</p>

对于江湖方面。李俨虽然也有聂隐娘统领地捕风营加以笼络控制。但聂隐娘毕竟是刺客出身,在江湖上的威信并不高。所以捕风营笼络的人才有限。</p>

但吕洞宾就不同了。他身为钟离权的弟子,在江湖上的地位很高,交游又很广泛,名声也很好,让他去搜罗江湖豪侠引为己用,那成果。自然会比聂隐娘大得多。</p>

李俨于是将自己的想法对吕洞宾细细道来。吕洞宾本就有心做一番大事业,只是让他去当官,由于他在江湖上厮混惯了,已经受不得官场规矩的束缚,并不是一个合适地选择。而李俨让他去管理江湖事宜,这就正合他意,当下满口答应了。</p>

李俨让他前去诏请张天师的来回路上,就可以着手进行此事。同时答应给他一道上谕。让他可以调动当地官府协助。只是长安以东为伪齐占据,朝廷诏令起不了作用,这时就只能靠吕洞宾自己了。</p>

李俨亲笔书写上谕,盖上玉玺,吕洞宾领命而去。李俨又开始传招下一个觐见者。</p>

此时的这个御书房,在没有朝会的时候。是整个大唐的中心。</p>

李俨除了休息的时候,平时都在这里处理政务,召见群臣。原本大唐的政务都是交给众宰相的政事堂处理,但李俨亲自掌握军权,又有改革举措,这些就只能靠李俨亲自处理了。别人处理他并不放心。无形中降低了政事堂地权力。一天下来,李俨的这个御书房也是忙碌非凡。</p>

宰相制度作为中国实行了上千年的政治制度,自然有其合理的一面,并不能随便取消。这在封建时代,是对皇权的一种限制。宰相与皇帝斗争了几千年。到了后世历史的明代。朱元璋不惜以逼宰相谋反地方式来取消宰相制度。却没想到他死后不久,宰相制度又以“内阁制度”的名义死灰复燃。足见宰相制度的生命力。</p>

李俨也并没有取消或者削弱宰相制度的意思。至少在政治改革之间没有。只是现在的局势十分严峻。大唐面临灭亡的危险,而现在的那些宰相,要么才能不高,要么出身世家大族,跟李俨即将进行的改革有着致命的冲突,李俨现在还不敢将权力交还宰相,所以以“国家危难,事急从权”的名义,剥夺了宰相地很大一部分权力。像军队地调动、许多官员的任命等等权力都尽量收归己用。当然他一个人也是处理不过来地。所以御书房的隔壁就是内廷的“运筹处”,协助李俨处理国家事务。从运行以来倒也有条不紊,表现出了极大的作用。</p>

当然失去权力的宰相心中自然也不满意。即使如郑畋这样还比较忠心的人都是如此。只是他们也只能通过种种政务上的手段来侧面反击。至于直接反对,三卫大军、白虎军团十来万人走掌握在皇帝手中,除非谁活得不耐烦寻死,否则也不敢这样做。于是在许多政务上的扯皮上,他们对李俨的许多举动加以阻挠限制。比如说给军中有功士兵赏赐关中、淮南、山东等地因黄巢之乱而失去主人的大批土地时,朝廷都还没收回这些土地呢,他们就大力反对。要不是李俨仗着军队的支持强力推行,此事必然无法通过。更不要说其他更加激进的改革了。</p>

所以李俨越来越觉得宰相的碍手碍脚,自然更加不肯将权力还回了。政事堂也越发成为摆设。如果不是因为此时面对黄巢这样一个大敌,必须内部团结一致,不宜妄动的话,李俨早就把宰相换成自己的心腹了。</p>

此时朝廷的局势,应该来说比以前好多了。</p>

首先在西川的崔安潜已经出示李俨的密旨,通过兵变重新掌握了西川。陈敬瑄被活捉,押送凤翔,与其兄长田令孜一起收审。“田令孜案”牵涉到的官员甚多,此时朝廷面临大敌,不便大动作,所以李俨一直将田令孜关在狱中,好吃好喝养着,等待还都长安之后再行审理。陈敬瑄也幸运的还能与其兄长见面。</p>

左黄头军军使李铤已经带着三千黄头军到了凤翔。这三千人马战斗力可不低。虽然比不上三卫军,比白虎军团还是要强一点。李俨自然舍不得将其还给崔安潜。即使还,那也是还一支整编、洗脑过后的军队。于是将其调入白虎军团一起整编训练。军使李铤倒也识相,对此很是支持。</p>

有了这样的先例,李俨同时又把王处存调来护驾的两千人同样如法办理。经过凤翔兵变之后,李俨也见到了自己手中军队战斗力的强大,底气十足,自然也不在乎王处春的想法了。在他心中,任何藩镇都必须将军队收归中央控制。王处存在怎么忠义,也摆脱不了他藩镇的身份,所以不得不防。当然,如果他识相的话,李俨也不会亏待他,但要想再拥有一支完全忠于自己的军队那就是不可能的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