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糟老头子和老糟老头子(1 / 2)

 伏水国,余家。

余家是伏水国的大家,典型的千年世家,书香门第。现任家主余半海,乃是前伏水国七十二小圣圣首的大弟子,在前七十二小圣的圣首何清于三十几年前逝世后,他就担任了伏水国四十九小圣的圣首。

至于小圣是什么。话说这近千年前,人道有十二位圣人,在千载之前教化人族,传授世间大道,还定下礼乐制度,划分尊卑,刻定纲常。在传说之中这十二位圣人最后都得道飞升了,也不知是真是假。

而且这十二位圣人当中,有十位出自南境,也就是现在伏水国的境内。虽然伏水成国也不过数百年,但是那十位出身南境的圣人在南境留下的道统,是全被伏水国接收了。

在伏水国的庙堂之中,至今还摆放着十位圣人的神像,人们称这些神像为伏水国的诸子百圣像。而其他两位圣人则是出自其他地方,至于具体出自何处,没什么人知晓。

而伏水国的文人,也是一向自诩本国文章盖世,向来都瞧不起其他二国。当然,伏水国确实人人都极具文采,上至王公贵族,下至贩夫走卒,不能自己自创两句诗,唱两句词,那都是无法和邻里亲戚建立深厚交情的。

而伏水国本身也鼓励百姓明事理,晓是非,所以在全国设立了七十二小圣之位,人人只要学识够渊博,道德高尚,经过一段时间的评判,都有机会成为这七十二小圣之一,不问出身。还设立了国学,教导世人,并且允许设立私塾。

所以伏水国之所以国家兵力不强,但却依旧能够屹立于这世间数百载且长盛不衰,与这历朝君主圣明,气量容及天下脱不了干系。

而且伏水国盛产儒将,即是那种虽本身实力不强,但是谋略过人的大将,在调兵遣将、排兵布阵方面有着独到的造诣。

而伏水国这充满着一股股书本腐气的国度,自然引得别国的不满。伏水国的人看别国的人,都是天生自带一股鄙夷的鼻孔朝天模样,而别国的人自然也看不惯伏水国人那一幅自视清高、世人皆醉我独醒的嘴脸。

羌生国的庙堂之上更是有暴躁老武将当堂骂道:伏水的人,连放个屁都是读书声。引得众人啼笑皆非。

而余家,祖上可是出过圣人的,家族更是传承了千载,历史悠久的程度还超过了伏水国的国祚。并且由于一直沉心于钻研学术以及倡导仁政爱民,还传播自家学术,所以一直被南境百姓所爱戴敬仰。

这余家也不似其他的世家那样,拼了命般抢占土地,余家家训就是不参与土地的兼并,但伏水庙堂赏多少土地,那余家就拿多少,如果有多得无法耕作的,就租借给平民百姓,收取租金。但凡租户遇上天灾人祸的,还可以延缓交纳。

到了余家的这一代人,余家家主余半海,位任伏水国副相兼礼部尚书,余半海之子、内定的下任家主余多,位任兵部尚书。家族之中更是人丁兴旺,年轻一辈人才济济,千年世家,底蕴丰厚无比。

余家家主余半海自从接手了四十九小圣圣首之位后,余家大有蒸蒸向上之势,在庙堂中的地位也是节节攀升,连当今正相袁大棠,都是对余半海平辈相交。

皇宫深处,清凉小亭中,两位老人在下棋。一人头发已全然斑白,老人斑都已经在脸上出现,一双手更是皱皱巴巴,仿佛命不久矣。另外一人,看起来年轻一些,但也肯定年过古稀。两位老者都有一个共同点,书香气十分的重。要是别国武夫看到了,肯定要嗤之以鼻。

“半海啊,晚些时候,就要去了吧?”开口的是年老一点的老人,他的名字叫袁大棠,伏水国的正相,辅佐过两任皇帝了。

“嗯,不急。其实吧我觉得真的没必要,人家搁那也不碍着你,又何必呢?”另一人自然是余半海,只见他捏了捏棋子,又不愿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