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丹道真火本自然,三昧化魔念不生(1 / 2)

玄都谣 泪忆铭 0 字 2021-10-07

 什么是心魔?一言以庇之,心魔主要是心中的杂念,即仇恨心、贪念、妄念、执念、怨念等等,也就是自己的阴暗面。

杨家之事始终是杨真的一个结,哪怕魄魄分隔两片人世,各自境遇不同,也无法抹消那份真心实意的亲情,再如何淡漠,杨家也是他的至亲。

自出生起,杨真胎光无故离去,导致在这一片人间的自己痴傻无智,但杨家人对自己始终关爱备至,这是刻在灵魂上的亲情,哪怕嘴上不说,杨真心中对此也无比珍视,消不掉,抹不去。

因此,接二连三与杨家有关的消息使杨真失了道心,乱了思绪,负面情绪无限放大,从而使心魔突然产生。

与外魔不同的是,心魔不单会使自己落入负面,

按丹书笔记《大成捿要》所说,“入室下功之时,而三魂七魄,三部入八景,三尸九虫,五脏六腑,一切阴神,在人身中,皆不耐静。每到定极之际,变化出幻景。或见红蛇,或见王母凤荤龙车,朱雀玄武,景象不一。天师仙子,玉女真官音乐僚亮。奇禽怪兽,异状异形。仙女对对,前来论道。白面书生,相为问答。长潘宝盖,接引迎迂。天书圣章,诏临宣榆。生前死后,父母妻子,变化万般,现试不一。认即入于魔窟,为魔所诱,而前功废矣。”

心魔生于内心,即是负面情绪,变化多端,而要对付他,《大成捿要》有言:“须要垂帘塞兑,死心不动,万魔自退。”

而这,便是丹道功夫。

静室中,国师将杨真放于蒲团之上盘腿而坐,由于国师的插手,杨真清静心与负面同时显现,又都无法完全撑控身体,又互相无法干扰对方念头。

“幸亏我传了你《太清金液神丹经》,内丹道修行,最易直面心魔,但也最容易战胜心魔,反观内视,不觉于外,内想不出,外想不入,自成三昧,种种杂念引发的心魔自会焚化了去。”国师说的认真,杨真的清静面也听的认真。

“丹道修行分三步,一为安身设炉,二为产药采药,三为真火烹烧。内丹修行向来传药不传火,我能引领设炉采药,至于如何精气神集中点起三昧真火,中和阴阳,烹治大药只能你自己领悟。”

杨真清静面静静看着国师,尽管一语不发,国师也明白杨真在等他开始讲授。

国师也不迟疑,开口道:“《太清金液神经》中有安立炉鼎的口诀,你照诀行功,至于将炉鼎立于上中下丹田还是命门百会皆由你自己,但需谨记不得贪功冒行,乱了身舍。鼎鼎原无鼎,炉炉亦无炉,身心两个字,举世皆糊涂。此话你需谨记。”

杨真依言,迅速观看玄宫中的丹道之法,找到其中安炉立鼎的口诀,依诀行功。有复面情绪引动肉身内气,杨真行动十分缓慢,用了许久才勉强催动混元一气运气,设立炉鼎。

因《混元引》之利,杨真将安炉鼎处选在了下丹田,即肢下三寸处。

修行人称精气神为人身三宝,视丹田为贮藏精气神的所在,性命之根本,杨真选择以此处立下丹法炉鼎亦是上佳的选择。

有混元一气运行之利,杨真一边艰难地克服负面情绪对修行的影响一边小心翼翼的在丹田气海处筑起炉鼎,垂帘闭兑,内炼己身,直到数日后,杨真才堪堪筑立炉鼎,达成丹道修行的第一步,而下一步,便是采药。

何为药?大可阴阳万象,小可自身精气,世间造化,皆可入药。

不过杨真初修丹道,还远达不到《悟真篇》中“先把乾坤为鼎器,次抟乌兔药来烹”,“安炉立鼎法乾坤,锻炼精华制魂魄”形容的以天地为炉,日月为药的丹道境界。只能以身为炉,以气为药。

见杨真磕磕绊绊地立好丹道炉鼎,国师这才继续开口,“同志二三人,固守紫(和)阳(谐)宫。黑以白为丹,红以黑为翁。中和天地髓,只此是丹宗。”

一段段采药口诀自国师口中颂出,杨真清静面渐渐领悟了个中妙义,杨真修成《混元引》后,早已先天一气过了三关,透遍周身窍脉,乎用混元先天一气及内里五行之精自是十分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