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起名书安结尘缘,重履故地升旧思(1 / 2)

玄都谣 泪忆铭 0 字 2021-10-07

 以杨真的脚力,重重山峦不过土堆,杨真顺着羊肠山道走出山林,杨真的目力,抬眼便看到数里外一片缓坡处有着十六七户人家,茅草屋篱笆院,烟囱正升着炊烟,杨真见到倍感亲切。

正要走向这处小村子,杨真攸地一顿,往后看看来时的山路,重峦叠嶂,看不到别的人烟,再看看自身,一应物品都收在袖中,衣袍鞋袜一尘不见,看起来就不像走远路过来的人,遇真见了人,恐真要引起怀疑。

入凡尘便要有普通人的样子,虽不是必要,但该减少的麻烦都应减去。

杨真从袖中取出布包行李,腰间系个葫芦,也不管僭不僭越,再执一柄尺余长的拂尘,一副游方小道士的形象。

隐了鞋底避尘咒,沾了些尘土,衣服也添了几分旧迹,看上去有些生活气息,杨真这才满意的点了点头,向那处小村子走去。

“汪汪……”还隔着一二十丈,便见到两条大黄狗从篱笆院里冲出来,在村口冲着杨真狂吠。

听到动静,各家各户大大小小走出了三十来人,男女老少围在村口,看着杨真向村子走来。

“大黄,二黄,回来!”人群里响起呵斥声,“不要乱叫!”

说话时,人群中走出一位年岁较大的老人,约莫花甲年岁,许是村中的长辈或村长,远远对着杨真道:“小道长刚下山道,走了许多山路,大概也累了,进屋歇歇。”

【好俊秀的小道士,衣服鞋袜虽有老旧,沾了尘土也不显凌乱脏污,也没疲累之态,有些不凡】老人打量着杨真,心思瞬转。(嗯,心里话用【】表示)

杨真一愣,老人并未说出这句,但却被自己“听到”,心思一转,杨真明白了这是元神洞彻之能。

“福生无量。”走到近前,杨真对老人揖首诵了声道号,“多谢老人家好意,进屋歇息就不用了,小道一路行来,饮水已用尽,特向老人家讨点水喝。”

说着,杨真从腰间解下葫芦递了过去,“也不用多,一葫芦就好。”

老人接过,转手递给身旁一个八九岁小孩,“三伢子,快去给小道人盛点水。”

小孩好奇的看了看杨真,从老人手里拿过转身便跑向一处屋舍。其余人皆好奇的打量着杨真,心中诸念映于杨真心头,多是好奇与称赞。

“小道谢过老人家。”杨真并非真的要水,不过是找个合理的由头拉开话题,见诸人并不拒客,继续道:“请问老人家,这去津城还有多少路途?”

“小道长是要去津城啊,小道长是不是几年前避战乱远走,失了归乡路途,一路找过来的吧?”老人叹息,“乱世人总是不得已而背井离乡,好在新国已立,君王安治这融国,道长也可回乡了。”

杨真接下老人找的由头,“是啊,如今战乱结束,我也得寻回家乡。”

老人点点头,也不多问,答道:“往南,顺着路直走,约莫十二三里,走的快就半个多时辰就能看到津城城墙城门了。”

“谢过老人家了。”

说话的功夫,去打水的小童已经抱着葫芦跑了回来,跑到近前,小童也不认生将葫芦递向杨真,“小哥哥,给你。”

“谢过你了小娃娃。”语落,杨真不由一笑,自己的样貌也大不到哪去,小童嘻嘻一笑,跑到了老人身后。

也是孩童心性纯朴,只是好奇地看着物真,并没有什么心思。

微微一顿,杨真对老人道:“不能平白要你们的水,我也没甚银钱,就用一道平安符相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