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六节 读报的吴秀才(1 / 2)

 【请大家在新的投票调查中选择一下,谢谢。关于主角以后的主攻方向的问题,到底第一个开刀的是蒙古人、日本鬼子、南洋猴子还是西方人?】</p>

</p>

吴秀才最近活得很滋润。</p>

托祖先的洪福,自从找了一份稳定的工作之后,日子开始好了起来。家里顿顿都能吃饱,媳妇儿身上的衣服不再是那样破旧了,可爱的儿子脸上也有肉了。拿着双份薪俸的吴秀才自己,也能有余钱在每天早上从图书馆门口经过的报童那儿,买上几张最新的中央日报来看。家庭更加和睦了,每天家里的人脸上都经常有笑容。以前来吧,媳妇儿虽然对自己这个秀才言听计从,但是绝对没有现在这种程度。由此可见,低失业率和高待遇绝对是促进家庭谐人类社会健康发展的良方。</p>

吃饱了婆娘做的早餐,迈着方步从门里稳稳当当的走出来。呼吸着清晨微凉的空气,看着外面开始热闹起来的街道,吴勇轻轻的出了一口气,然后开始去上班。</p>

远处,早起的报童开始叫卖了。清亮的嗓音可以让人远远的听到今天新闻的标题,但是不读内容更加增加了人们的好奇心。</p>

吴秀才在走过报童身边的时侯拿出五文钱来买了一份报纸。</p>

在吴秀才看来,这个大明中央日报绝对是一个善政。俗话,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这在以前确实是有些夸张,但是放到现在只要识字的就能知道天下大事。以前的邸报,没有钱的根本买不起,身份不够的也弄不到,哪像现在这样。仅仅凭此一项,朱厚照同学就在底层的这些读书人这里弄到了至少半个明君的印象。</p>

十几天前的那场风波已经过去了。起源是皇帝召集了很多的军官勋贵未嗣位之子,朝中自以为已经摸清楚新皇帝脉络的大佬们,秉承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都没有话。而且他们也明白这些东西,都属于自己管不着的方面。上面这样,但是当中央日报报出来之后,下面的人则议论纷纷什么的都有。不过最后胜出的还是时间,它打败了所有人,渐渐的这个话题就变淡了。</p>

图书馆仍然很受欢迎,只有借书才需要使用图书证,在里面看书是不收费的。所以,图书馆收到了很多贫寒学子的欢迎。有钱的或者有借阅需要的,则拿出钱来办一张,这样很长时间就能在外面享受到丰富的书籍了。那些学者们或者做研究的人,也很欢迎京都图书馆:写个论文啊什么的需要查找资料在以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现在好了,图书管理不断增加的书任你查找。</p>

吴秀才坐在椅子上,边看报纸边处理公务。得到皇帝的首肯之后,图书馆里头的书籍就对他免费敞开了,甚至还可以是倒贴钱(工资)。吴秀才在这些天里就感觉自己的学术水平明显的上涨,对今年的恩科更有信心了。</p>

那是一个晴朗的天气,在别人的介绍之下认识了谢阁老,然后谢阁老对自己这个的图书管理员道:“年轻人好好干,这里的书要好好利用的话,你的前途会很远大的。记得那天你来应聘的时候老夫旁边的人么?那就是当今圣上,好好干,自然简在帝心啊。”虽然在得知谢阁老就是那天那个老人之后,他也隐隐约约的猜出来了什么,但是被直接证实之后还是让人十分激动。皇帝直接选的人啊,就像殿试一样,但是真可惜不是殿试啊,一定要好好学,到时候去参加今年的恩科。</p>

从那之后,皇帝又来过两次,每次都碰见他在读书。看到这个好学的年轻人,朱厚照同学很是勉励了几句,自然又引来一些激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