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节 炼焦技术 早上(1 / 2)

 【大家请参加一下投票调查:猪脚如果发行贵金属货币,到底是传统的圆形方孔形式好还是近代银元的形式好?谢谢】</p>

回去以后,已经很晚了。</p>

朱厚照同学吃完晚饭,就支走了所有的人。然后他又心翼翼的捧出了那个匣。</p>

某人开始挑灯夜战抄写,哦不,回忆资料了(这话怎么听着这么别扭啊)。他记录的是煤炭高温干馏的技术。</p>

(虽然中国早在宋元时期就已经开始使用煤炭焦化技术了,而且明朝也有了相当实用的技术,但是这种技术并没有典籍记载。直到崇祯年间方以智的《物理识》里头才有了介绍。所以,煤炼焦技术应该并没有全面推广,而是在部分地方使用。也可能是因为手艺不外传的原因所以开始并没有流行开来。从这方面看,对于猪脚来打破这种技术保密的社会现实是很有必要的。)</p>

我国古代使用的是土法炼焦,和现在的高温干馏技术有些区别。</p>

土法炼焦是在普通的砖窑炉内生产的。在炉窑内不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借助窑炉边墙的火孔人工火,将堆放在窑内的炼焦煤燃,靠炼焦煤自身燃烧热量逐层将煤加热(直接火加热部分);煤燃烧产生的废气与未燃尽的大量煤裂解产物形成的热气流,经窑室侧壁的导火道继续燃烧,并将部分热传入窑内(间接加热部分)。高温燃气流(八百摄氏度〉则夹带着未燃尽的煤裂解物——化学产品排入大气。这个过程延续八到十一天,焦炭成熟,从人工火孔注水熄焦,冷炉,扒焦。</p>

后世的研究表明,土法炼焦结焦周期长,成焦率低,煤耗高,焦炭灰分高(燃烧一部分煤造成的)。炼焦化学产品或被烧掉或随高温废气流排入大气,不仅不能综合利用炼焦煤,还对大气造成严重污染。</p>

现代的煤炭焦化又称为煤炭高温干馏,是以煤为原料,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加热加热到九百五十摄氏度左右。</p>

为保证焦炭质量,选择炼焦用煤的要求是挥发分,粘结性和结焦性。绝大部分炼焦用煤必须经过选洗,以保证尽可能低的灰分、硫分和磷含量。选择炼焦用煤的时,还必须注意煤在炼焦过程中的膨胀压力。用低挥发分煤炼焦,由于其胶质体粘度大,容易产生高膨胀压力,会对焦炉砌体造成损害,需要通过配煤炼焦来解决。</p>

不过对于中国来,适合炼焦的煤分布相当广泛。所以我们的朱厚照同学倒是不用太多的考虑这个问题。</p>

————————</p>

一大串的术语让朱厚照同学出了一身冷汗。这些对于他这个高材生来不算什么,可是对于现在的人来听这个就像听天书一样。</p>

著朱厚照同学邪恶的想到:要不要就这样给他们拿过去,告诉他们这个是天书?自己做次神棍?!到底要不要,这是个问题。纠结啊……</p>

经过一大会儿的深思熟虑之后,我们的朱厚照同学否定了这个想法。</p>

于是可怜的苦力又开始了奋斗。毕竟要维护自己的威信,答应了人家明天给就要明天给……,自讨苦吃啊……</p>

半夜的奋斗之后整理好了。朱厚照同学将本本藏好。他向外面喊道:“好了,你们可以进来了。对了,给朕弄份宵夜来,朕饿了。”</p>

吃完宵夜洗洗睡,忙碌而并不简单的一天就这样过去了。</p>

…………</p>

朱厚照同学早上起来之后躺在床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