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想做一枚咸鸭蛋(1 / 2)

 “是1月4号没错。”</p>

沈暮点头,笑嘻嘻解释道:“其实,我从小到大,一般都在农历小年这天过生日。</p>

“上学的时候,我生日那几天要么遇到期末考试,要么就在备考阶段,为了不影响学习,老沈和老妈就没给我过生日。</p>

“但是,他们选择在小年这一天给我补上!”</p>

柳轻璃怔了怔,露出一脸惊叹和佩服之色:“生日还能这样过?”</p>

沈暮非常臭屁地仰着头,以说教的口吻道:“做人不能墨守成规,只要愿意,每天都可以过生日。”</p>

柳轻璃白了他一眼,即便赞同这种观点,但她对那货的态度怎么看怎么不爽。</p>

可她很快又想到,突如其来的生日,又在这穷乡僻壤的地方,自己到哪里去弄生日礼物呢?</p>

“你在想什么?”</p>

“沈暮,我没有准备,回魔都再给你补生日礼物吧?”</p>

“什么礼物不礼物的,你不是把最好的礼物给我了吗,实在不行,今晚我可以陪你熬通宵。”</p>

“你……流氓!”</p>

两人打闹了一阵,快速下楼。</p>

老沈不在家是预料之中的事,这几天他都在为即将开业的超市,忙着备货呢。</p>

问题是程玉珍也不在。</p>

“阿姨呢?”</p>

“咱们先吃早餐,我带你去找她!”</p>

不用多说,早餐依然是鸡汤,只不过这段时间以来,沈暮的待遇渐渐好转,终于能分到一个鸡腿了。</p>

一刻钟后,二人在一座破旧的堂屋找到程玉珍。</p>

这里对沈暮来说,算是祖屋,原属他爷爷奶奶住的地方,在二老过世后,几乎处于半荒废状态。</p>

堂屋的一侧,程玉珍正卖力地推拉一个大石墩。</p>

“妈,让我来!”</p>

沈暮赶紧上前,这种石磨很大,非成年人很难推动,但又不得不承认,用它磨出来的豆浆,比很多豆浆机都好。</p>

普通豆浆机加工的豆浆经过高温,破坏了大豆的清香,甚至还有焦糊的味道。而用手工石磨制作的豆浆原汁原味、豆香浓郁、新鲜口感好。</p>

“没事,我不累,你们休息!”</p>

程玉珍稍稍停顿,抬起袖子擦了擦额头的汗渍,转头看着儿子儿媳,脸上的笑容格外舒畅。</p>

“不行,我来了你就歇着。”</p>

沈暮不由分说把老妈拉走,轻车熟路地推动了石磨。</p>

“我也让来试试。”</p>

柳轻璃在旁边看了半响,既感新鲜又觉得有趣,原始的制作工具她只在电视里看过。</p>

“你确定要试试?”</p>

沈暮脸上挂着一抹坏笑。</p>

“你都行,没道理我推不动。”</p>

柳轻璃把两只袖子挽起来,粉嫩的小手扶了上去,可她使了半天劲,石磨只转了半圈,到最远位置就拉不回来。</p>

“磨豆浆虽是体力活,但还得用巧劲,利用惯性推它才能省力。”</p>

沈暮大笑,把美女富婆推到石磨旁:“你还是帮忙添豆子比较合适。”</p>

柳轻璃顿觉不好意思,主要是在准婆婆面前丢脸了。</p>

事实上,程玉珍可没那么多想法,反倒觉得儿媳懂事,明明是城里来的,并没有嫌弃过农村生活,也不像她想象中富家小姐那般娇贵。</p>

望着他们一人推磨、一人添豆子,配合得非常默契,程玉珍起身:“我先去喝口水再来。”</p>

见婆婆离开,柳轻璃不再那么拘束,添了一勺豆子后问道:“你什么时候学会推磨的?”</p>

“什么时候?”</p>

沈暮想了想:“很早了,小学我就学着推,当然那时候力气小推不动,是跟我妈一起推的。</p>

“上中学后,有次我被英语老师点名批评,老沈得知后告诉我说,如果再不好好学习,以后一辈子都要干这种活。”</p>

在柳轻璃眼中,沈暮的成绩只能算一般,否则也不会只考了个师范大学,但她故作不解:“你以前成绩不好吗?”</p>

沈暮打死都不会承认:“谁说的?我记得中学时,就连最差的英语,我都考过全班第一呢!”</p>

柳轻璃眨了眨眼,明显不信:“哦,你还拿过第一?”</p>

“我还骗你不成!”</p>

沈暮郑重道:“上学时我个子高,坐在最后一排,有一次英语测试,试卷发到我这里时多了一张,我环望四周,见全班同学都有试卷,就直接把多余的试卷给撕了。</p>

“同学们见状纷纷模仿,我邻桌的哥们儿还边撕边说‘有个性’。</p>

“等全班同学都撕完试卷后,我默默拿起了另一张,开始作答……你是没看到我那些同学的表情,恨不得把我给撕了。”</p>

柳轻璃刚开始时,还在认认真真的倾听,到最后才发现,这家伙又讲了个段子。</p>

她佯怒,本想吼他几声,又忍不住大笑起来。</p>

沈暮一脸正色:“其实,我并不喜欢读书,如果有得选,我宁愿想做一枚安静的咸鸭蛋。”</p>

柳轻璃立即被吸引住,情不自禁问道:“为何?”</p>

沈暮叹息:“闲得要命,富得流油!”</p>

“你做梦呢,不过,这个比喻很不错……咯咯咯!”</p>

柳轻璃在心里暗暗把小年这一天记住,想着以后是不是也要在这个时候给沈暮过生日,还是说:得过两个生日?</p>

吃午饭时,老沈回来了。</p>

还带回来一句话:他接到消息,除夕前姑妈会回来吃年饭。</p>

沈暮对此略感意外,姑妈嫁得远,在巴蜀另一个相隔数百公里的小城市,如果没什么特殊事情,一年都难见上一面。</p>

且在老家这个地方,除夕晚上的年夜饭才是与自家人吃,而在前几天,都是和亲戚朋友吃,同样称作“年饭”。</p>

程玉珍问:“哪一天回来,我好准备菜?”</p>

老沈摇头:“具体哪一天不能确定,估计就二十六、七吧。”</p>

晚上,柳轻璃吃过饭坐在小天井里,抬头望着天空发呆。</p>

“你在看啥呢?”</p>

“我在想,为何今年没有下雪。要是下雪了,我就给你堆个雪人,当作生日礼物也不错。”</p>

“巴蜀乃是盆地,下雪的机会不多,我长这么大也没见过几场雪。”</p>

……</p>

三天时间转眼即逝,农历腊月二十七这一天,姑妈到了。</p>

但和姑妈一起过来的,还有三叔、三婶,以及沈暮的堂弟沈富。</p>

沈忠顺姐弟三人中,姑妈年龄最大,但不得不承认,仅看面容,她比程玉珍都显得年轻。</p>

即便城里的生活也不容易,比起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村人来说,还是有不少好处的,难怪那么多人向往城市。</p>

姑妈和三叔的面相,与沈忠顺有几分相似,毕竟是亲兄妹,只不过姑妈圆脸,三叔长着一张国字脸。</p>

“姑妈大老远赶回来辛苦了。”沈暮热情唤了一声,略作犹豫,又喊道,“三叔、三婶,进屋坐。”</p>

至于旁边拽得跟二五八万似的沈富,他仅是看了一眼。</p>

“有啥辛苦的,这里也是我的家啊,两年没回来了,总要看看大家我心里才踏实。”</p>

姑妈脸上挂着歉意:“可惜你姑父和表姐怕累,嫌路远没和我一起回来。”</p>

她的解释比较牵强,因为场中众人都清楚,是那对父女嫌弃农村穷,不愿回来遭罪。</p>

在沈暮记忆中,唯一见过堂姐的那次,他仅有13岁,距今差不多十年时间了,现在,说不准那个没什么记忆的堂姐都已结婚了。</p>

“咳!”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