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九、御前奏对(2 / 2)

大宋不怂 七桃散人 0 字 2021-10-02

李申之的这番话,可谓是给赵构量身打造的说辞。

在家国大义上,赵构仅存的一点礼义廉耻,至少让他觉得收复故土是一件正确的事情,是一件现在不做以后也要做的事情。

然而从他自己内心深处来说,着实再也不想打仗了,只想过几天安稳日子。

怎样才能将复兴的大义与苟安的小心思结合在一起呢?

休养生息,积蓄力量,便成了最好的说辞。

赵构很满意,秦桧却不高兴了。

“官家,臣觉得此言不妥。”秦桧奏道。

赵构微不可查地皱了皱眉头,压制心中的不悦,问道:“丞相觉得哪里不妥了?”

秦桧拱了拱手,看了李申之一眼,说道:“积蓄力量固然不错,但是在谈判时不满足金人的条件,万一惹恼了金人惹得金人南下,可就大事不妙了。”

一听说金人要南下,赵构只觉得两股战战,心里紧张得直突突:“那丞相的意思呢?”

秦桧说道:“当派出使者,问明金人的条件,然后尽快一一照办,方才能早日促成和议,使我大宋江山稳固。”

赵构正要点头,只听赵士褭说道:“李申之,丞相的话,你可有什么看法?”

李申之一脑袋黑线,心想:我不过是一个还没考中进士的学子而已,你就让我在皇帝面前跟丞相抬杠,嫌我命长是不是?

赵构经过赵士褭一提醒,也略微稳住了心神,说道:“申之,你有什么想法尽管说,今日咱们只是游园聊天,畅所欲言,朕恕你无罪。”

有这两位大佬顶着,李申之心情稍宽。现在再说出自己的意见,那是为了回答官家与大宗正的口头考校,并不是要跟丞相抬杠。

李申之说道:“小民斗胆,觉得丞相此言不妥。尝闻:狭路相逢勇者胜。谈判又何尝不是一次唇枪舌剑的战争?澶渊之时,富弼得寇准军令状,临危不惧,死咬牙关不给辽人让步,最后辽人不还是照样退了?

“现在金人也是如此,不管咱们答应多少条件,他们终究是要退兵的,只不过想在退兵之前多捞取一些利益而已。如果这种情况下,朝廷还要多花费许多钱财去求议和,那岂不是资敌吗?不知丞相以为如何?”

李申之话中有话,转着弯要把秦桧的态度往投敌叛国上面靠。

秦桧抛开李申之不管,转而向赵构进言:“官家,若是那金人捏住我们的把柄不放,到时候被动的还是咱们啊!”

在这个场合下,秦桧没法拿“二圣”的南归来威胁赵构,但此话一出,秦赵二人心知肚明。

他见识过李申之的嘴炮,没打算跟他论个所以然。就算论赢了也没什么用。

只有稳住了赵构,议和的事就没跑。其他人哪怕说得再天花乱坠,也不如赵构这里一锤定音。

李申之知道秦桧暗指“二圣”,他却没法挑明了话头,只能从旁的角度映射:“官家风姿绰约,文武双全,比那汉高祖刘邦有过之而无不及。”

赵构闻言微微一笑,谦虚地点了点头:“汉高祖于乱世中建强汉,朕多有不如。”

李申之说道:“小民读《史记》之时,见西楚霸王项羽曾经拿汉高祖刘邦的父亲做威胁,以煮杀其父逼刘邦退兵,刘邦不仅不怒,还笑称自己与项羽是兄弟,自己的父亲就是项羽的父亲,让项羽随便煮,煮熟了分自己一杯羹。说到底,不过是恐吓讹诈罢了,区区卑鄙手段,岂能威胁到官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