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捉知了(1 / 2)

 “知了知了”,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夏天到来,知了声渐渐出现,尤其是刘家村周围树木众多,知了的数量更多。

“去去去,都给我滚。”

刘卫军被叫的烦了,拾起一块石子扔到树上,瞬间十几只知了腾空而起,向着远方逃去。

林耀倒是来了兴趣,这熟悉的知了声,多少年没听了。

不能说没听过,他长大以后生活在市区,周围都是钢筋混凝土建造的高楼大厦,很少能听到知了的叫声,更别提这么多。

这烦人的叫声,也有了一种别样感觉。

“卫军,闲着没事,要不然咱们晚上去捉知了。”

“知了有什么好,烤了又不好吃,难吃死了。”

林耀撇嘴,你是真会吃,知了猴哪能烤,这玩意油炸最香,油炸知了猴,那味道提起来就让人流口水。

正要张嘴反驳,忽然反应过来,没有说出口油炸简单也非常美味之类的话。

因为这年头根本没人舍得去炸知了。

小时候家里穷,连油都舍不得吃,是用油絮子放油。

油絮子是用玉米棒的外壳做成,把带把的玉米外壳撕成条状,拧成一条条辫状的穗子,然后编成窝状,窝当中填上棉絮。

炒菜时,把油絮子底部放到盛有素油的小碗里轻轻沾一点点油,然后在铁锅内壁擦拭一遍,既是防止菜粘锅又算给油了。

没有油时,还会自己发明创造。

在做饭时,到门口菜地里摘几个蓖麻,剥了蓖麻子的壳,就露出亮晶晶的蓖麻仁来。

把几个蓖麻仁放到油絮子上,用手按住,去擦锅。蓖麻子油没有豆油香,但毕竟也是油,总比没有强。

他小时候尚且如此,现在乡村农民的生活更惨,一般人家里一年吃不上几斤油,又怎么可能油炸知了。

见他坚持,刘卫军答应下来。

“好大哥,我也去行不行?放心,我可会捉知了了,一定给你捉大大一包。”

听到要去捉知了,正在焉头耷脑写作业的狗蛋顿时来了精神,跳过来主动请缨。

“行,多捉点,到时给你炸知了吃。”

林耀看了他一眼,帮忙是假,趁机玩耍是真,但他还是答应,让狗蛋放松一下。

晚上,林耀就带着黑子,跟几人一起,带着瓶子等工具,前往山林捉知了。

说是捉知了,其实并不是,而是捉知了猴,也就是知了没有褪壳前的幼体。

夜色刚刚降临,知了就跟约好了似的,一个个如穿着盔甲的将军,将洞口上面的土拨开,慢慢的从洞里钻出,朝着树上爬去。

林耀粗略扫一眼,就看到三四只知了猴。

这在四十年后根本难以想象,哪怕在雨后知了猴集中褪壳的时候,也很难见到这样的场面,简直就是捡。

此时天色不是太黑,连电筒都不用开,直接用手,一抓一个,抓住了就塞进瓶子里。

在瓶子里早已灌了半瓶水,这样做是淹死知了猴,阻止它褪壳。

小时候这些知了猴,饭店里还有收的,没褪壳的知了猴,五毛钱一个,褪了壳就不好吃,不值钱了,只能拿回去自己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