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兵游勇 第四章 虐杀(1 / 2)

混混抗战 叫授 0 字 2021-10-02

 日军挑起七七事变后,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七七事变的第二天,中国**中央委员会就通电全国,呼吁:“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并且提出了“不让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中国寸土!”“为保卫国土流最后一滴血!”的响亮口号。蒋介石提出了“不屈服,不扩大”和“不求战,必抗战”的方针。蒋介石曾致电宋哲元、秦德纯(第9军副军长兼北平市市长)等人“宛平城应固守勿退”,“卢沟桥、长辛店万不可失守”。</p>

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指出“卢沟桥事变已到了退让的最后关头”,“再没有妥协的机会,如果放弃尺寸土地与主权,便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对于在卢沟桥战斗中英勇抗敌的9军,全国各界报以热烈的声援。各地民众纷纷组织团体,送来慰问信、慰劳品;平津学生组织战地服务团,到前线救护伤员、运送弹yao;卢沟桥地区的居民为部队送水、送饭,搬运军用物资;长辛店铁路工人迅速在城墙上做好防空洞、挖好枪眼,以协助军队固守宛平城;华侨联合会也致电鼓励第9军再接再厉。七七事变爆发后,日军的进攻遭到了中**队的顽强抵抗。日军见占领卢沟桥的企图实现不了,便玩弄起“现地谈判”的阴谋,一方面想借谈判压中国方面就范,另一方面则借谈判之名,争取调兵遣将的时间。</p>

7月9日、11日、19日,日本华北驻屯军与冀察当局三次达成的协议,都被卢沟桥时断时续的炮声证明是一纸空文。“现地谈判”使日军赢得了增兵华北的时间,但它却蒙蔽了冀察当局的视线,迟缓了第9军布兵应战的准备,给平津抗战带来极大危害。到7月5日,陆续集结平津的日军已达6万人以上。日本华北驻屯军的作战部署基本完成之后,为进一步发动侵华战争寻找新的借口,又在7月5日、6日蓄意制造了廊坊事件和广安门事件。</p>

6日下午,华北驻屯军向第9军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中国守军于8日前全部撤出平津地区,否则将采取行动。宋哲元严词拒绝,并于7日向全国发表自卫守土通电,坚决守土抗战。同日,日军参谋部经天皇批准,命令日本华北驻屯军向第9军发动攻击,增调国内5个师约0万人到中国,并向华北驻屯军司令官香月清司下达正式作战任务:“负责讨伐平津地区的中**队。”血战平津已再所难免。中**队随之奋起抵抗,血染平津路,壮士报国恨。</p>

7月8日上午,日军按预定计划向北平发动总攻。当时香月清司指挥已云集到北平周围的朝鲜军第0师团,关东军独立混成第1、第11旅团,中国驻屯军步兵旅团约1万人,在100余门大炮和装甲车配合、数十架飞机掩护下,向驻守在北平西郊的南苑、北苑、西苑的中国第9军第1、7、8师发起全面攻击。第9军将士在各自驻地奋起抵抗,谱写了一首不屈的战歌。南苑是日军攻击的重点。第9军驻南苑部队约8000余人浴血抵抗,第9军副军长佟麟阁、第1师师长赵登禹壮烈殉国,不少军训团的学生也在战斗中献出了年轻的生命。8日夜,宋哲元撤离北平,9日,北平沦陷。</p>

撤退命令下达后,吉星文看着身边坚决要当逃兵开小差的南京,想着多天前南京就不断让自己提醒宋哲元军长注意鬼子玩一边谈判一边增兵的把戏,而宋哲元军长却不够重视,导致9军仅仅坚守了一天就要退出北平城。</p>

“南京,你要开小差当逃兵,我这个团长完全可以做主枪毙了你,如果没有一个可以说服我的理由,我希望你还是跟着部队一起撤退。”吉星文对南京说道。</p>

“团长,我是来杀鬼子的,部队现在是撤退,是向鬼子少或者没有鬼子的地方转移,没鬼子我还杀个屁呀。所以我不走,我要留在北平,哪怕我只杀一个鬼子就让鬼子发现杀死了,那我也乐意。”南京也没有拐弯抹角直接说出了自己的想法。</p>

看着眼前这个执意要留下来的南京,吉星文心里很不是滋味,可是部队损失惨重,军长已经下达撤退的命令,作为一个职业军人,他只能服从命令。对这个第一战就手刃16个鬼子的南京,吉星文还真是发自由衷的割舍不下。“你有什么要求吗?或者说,在我没走之前我还能再帮你做点什么?”</p>

“我倒是觉得团长还能从侧面打击鬼子一下,鬼子事前在北平城内暗中扶植了几个黑帮,我希望团长能带人把这几个黑帮在撤退之前给消灭了。顺便也能警告一下那些摇摆不定想当汉奸的人。”南京深知地下力量也是非常可怕的,很多当局抓捕不到的人往往在地下势力手里会轻而易举的捕获,为了自己日后的安全,南京向团长吉星文提出了以上的要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