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再见耶律奚低,鲍伺死里逃生(1 / 2)

 王猿闪至一侧,定睛一望,来的这位居然还是个熟脸。正是箭射令公的辽国神射,大将耶律奚低。

这耶律奚低自打那日兵败雁门关,身负重伤,就一直在上京养伤。虽然最后之战有失,可老将耶律斜轸爱惜人才,将大部分过错一力扛下。此外耶律奚低箭射令公,那可是天大的功劳,在上京城更是被契丹人视作少年英雄。

辽圣宗年幼,萧太后掌权,面对这样的年轻将领,辽国的未来,自然也是拉拢为主。故此,大赏耶律奚低,年纪轻轻便策封北院司空一职,官至小将军。

可谓一战成名,少年得志。若是旁人,如此受封,又受百姓敬佩,哪个不得春风得意一阵。但耶律奚低这人,却与常人不同。不仅好不开心,还对最后一败,尤其是被杨延昭回马枪一刺耿耿于怀。立志要报这一枪之仇,雪耻雁门关的耻辱。

自那以后,伤病未愈就开始勤习武艺,在校场与人较量更是成了家常便饭。辽境内,成了名的将军、武学大师都被他寻了个遍,为的就是精进技艺,日后再战杨延昭一雪前耻。

此外,耶律奚低知道自己是个粗人,功夫虽好,可谋略不足。除了像耶律休哥、耶律斜轸等成名老将请教外。又虚心向汉臣韩德让学习,知汉字,读汉书。这种事情发生在大辽,那可是实属罕见的行为。

在辽国,契丹人可是自许上等族人,虽然也任用汉臣,可确实十分的瞧不起。哪怕是像韩德让这样身居高位的楚王,与萧太后交往甚密。可依旧受到耶律休哥、耶律奚低等契丹人的排挤和打压。

虽然自打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开国之后,就一直学习汉制,任用汉臣,鼓励耕种,学习汉文化。可向汉人学习,依旧是契丹人尤其贵族、大臣视为不耻的行为。认为向汉人学习,就是想下人请教一样,有失契丹人高等的血统。

但耶律奚低全然不顾,自那以后,白日勤学武艺,苦习箭术。晚上挑灯夜读,阅遍兵书、阵图、古今历史等。短短半年的时间,已经是今非昔比。

受到丰富的知识学习,阅历的丰富,整个人的气质,也从之前的张扬变得内敛不少。功夫也也是精进不少,尤其在箭术上,更有长足的进步。

后来辽国密谋南下宋国,不仅辽臣推荐,就连汉臣楚王韩德让都推举耶律奚低任先锋官。此次前来瀛洲,明着说是瀛洲巡察使的身份,实则先锋官,领兵驻守。

这耶律奚低原本在北门郊外一处隐蔽之所驻扎,之所以不进城,怕的是打草惊蛇,以免被汉人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