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令公之死,太宗震怒(1 / 2)

 杨延昭援北军发兵第三天,一件始料未及的小心宛如晴天霹雳,震惊了整个军团,甚至整个大宋都为之震惊。

大宋抗辽名将,北征西路军副都部署,金刀无敌老令公杨继业中箭被擒,生死不明。其次子杨延玉为救父脱困,寡不敌众战死疆场。此外岳州刺史王贵也已为国捐躯。

杨延昭听此噩耗,如五雷轰顶当初晕死过去。军中将士皆是黯然落泪,感慨老将军的意外身亡。

远在开封的天波杨府更是哀嚎痛哭之声不绝于耳,一应女眷,孩童无不掩面而泣。倒是折夫人一拍八仙桌道:“哭什么哭?我杨府男儿战死沙场,乃为勇士。老令公虽不知生死,但若只府中之人如此哭哭啼啼,定然不得安心。杨府上下今日起,不得再提此事,也不可落半点眼泪,让人开不起我养家儿郎!”

宫中的宋太宗当场踢翻了龙桌,掩面痛哭良久。而后在咆哮声中,质问探马发生何事?潘美初九理应带四州百姓返回雁门关呢,杨继业为何孤军深入?

探马来报:“潘将军领天子命,领云、朔、寰、应四州黎民返回雁门关。结果遇见萧太后所率辽十万大军主力来袭,夺了寰州。杨将军向主将潘美和监军王侁提出了撤兵之策,即四州守将轮次抵抗辽军,各州百姓在军队护卫下且战且退。

然而监军王侁不惜翻脸道:‘杨将军虽系原北汉国降将,却号无敌,可见威名。如今畏敌不战,出此下策,可是别有用心否?’又向潘将军提议,命杨继业立即率军北上迎击辽军,四州守将则领百姓速速过雁门关,才可尽快保的百姓安危。杨将军若是不肯,可视为通敌卖国,三军前违抗将领理应压入囚车,他日入朝候审。

尽管杨将军知此事乃王侁为报杀之之仇,故意为之。可看潘美却不出言反对,知道此话定是戳到主帅痛脚。自己乃降将,本就非是宋国之将。若非太宗器重,如何有今日地位。宋将中,向来人人不服,对其百般刁难。

这潘美虽然从来没有与自己有什么过节,可耳濡目染,多少也受到影响,对降将也有偏见。自己若再推脱,必然遭至更深猜忌。为了顾全西路军大局,杨将军毅然执行命令,决心与萧太后率领的辽军主力冒死一战。

于是老将军道:‘末将并非畏死,实乃时机不利,不愿将士们白白送死。既然王将军已出此言,末将若是再做推脱,定然乱我军心。末将请缨,即刻领兵出发,狙击辽军。’

潘美点头允许。临行前,杨将军与潘帅谋定,自己亲率部下将士,在应州驻扎。辽军必然派主力来袭。四州百姓,趁机迁徙南迁。西路主力军护送百姓后,在朔州南陈家谷设伏,接应其部队撤退。

结果潘美将军率军护送百姓南迁入关后,设伏陈家谷,苦等杨将军迟迟未到。监军王侁道:‘辽军十万,杨将军相比已经抵抗不住,以身殉国。潘将军若再再此耽搁,待辽军主力赶到,恐怕皇上下达保护四州百姓的旨意便要落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