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五章 灭高丽(1 / 2)

 太宗九月发布第二次东征高丽的旨意。

十一月到达洛阳。

苏纨当然也要去迎接,然后,太宗便问她,那两首诗是什么意思。

要知道苏纨向来是天不怕、地不怕,砍头也不怕的人。

见太宗目光还算是锐利,便道:“一首是让父皇您保持当年二十岁的雄心壮志,不至于晚年成为一个昏君。另一首,是想告诉父皇和母后,儿臣想了一项退休制度。”

“退休制度?”

太宗微微蹙眉,第一次听说这制度。

苏纨便道:“没错,就是人老了,从而再也不用干活的一种制度。”

太宗却是怎么听,怎么都觉得这话不对。

立刻一脸杀气,严肃地道:“太子妃你此话是否有些太过于大逆不道了?”

苏纨便道:“这就要看父皇您是如何理解的了。父皇,您觉得儿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面对着太宗的杀气。

苏纨丝毫不怵。

“朕……父皇也看不透你。”

太宗又改了一个自称。

“那父皇觉得,儿是那种喜欢贪恋权力的人?”

苏纨问道。

“不像。”

“那父皇觉得,儿一直在追求的是什么?”

太宗勒了勒马。

“你一直在追求的是什么,你自嫁入我李家以来,追求的就是皇子之间的和谐共处,臣子们也有说过,朕也有与臣子们说过,历朝历代,皇子能如朕的皇子这般和谐共处的,有史以来,也就唯有朕了。”

苏纨便道:“你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死的时候,父皇你说你少了一镜。”

太宗便道:“那又如何?”

苏纨便道:“父皇。”

太宗:“嗯?”

苏纨:“我知道的镜子比你的多。这也是我为何能让皇子之间和谐共处的原因……”说完,苏纨还不禁叹了一口气,这才接着道:“我还曾与母后说过,大唐将来必亡……”

……

太宗亲征。

近身的随从肯定不少。

今年,李治也来了。

十九、二十的大姑娘了。

一身银白色的盔甲,看上去英姿飒爽。

远处,是正单独私聊的父皇跟太子妃嫂嫂。

太子妃嫂嫂还是跟从前一样,面容几乎没什么改变。

多想可以回到小时候。

只可惜……

“晋王殿下你怎么一直看着太子妃?”

一旁的薛仁贵憨憨地道。

李治便回道:

“本王只是在想,她们俩到底在聊什么,要聊这么久。”

……

太宗属实有点被苏纨的话给震惊到。

因为苏纨甚至能推断出往后三代王朝到底会是怎样。

虽说,这就有点像是在空口说白话。

其实谁也无法验证她说的是否是真的。

但她能从苏纨那沉重的语气中,感觉得到,苏纨并不是在开玩笑。

“那如果真如你所说……”

说到一半,太宗便意识到,问了也是白问。

敢情,朕的一生,就这样了吗?

随后,她便道:“等朕这一次亲征完,你就回长安吧。”

说罢。

便调转马头。

……

等父皇跟太子妃嫂嫂终于都说完。

李治这才终于找到机会,策马上来。

好好地跟太子妃嫂嫂一起策马驰骋一番,叙叙旧。

……

由于此前,大唐已经将辽东的战线推到了辽东以东,鸭绿江以西,因此,今年东征高丽,倒是比第一次东征要轻松不少。

但这些年来,为了防御大唐的进一步骚扰,高丽显然也把自家的堡垒,山城这些继续加高了不少。

如今,再看辽东战场,高丽的城池就一个个都跟乌龟壳差不多。

而高丽的策略,也是一贯的只防守,不进攻。除非在人数上比大唐的军队要多得多。

其实上一次太宗东征为什么失败,还有一个很不起眼的原因。

那就是太宗错误地判断了高丽、百济这两个国家的关系。

要知道,高丽跟百济是盟友,经常是联合着一起来欺负新罗,而且,在前一次的辽东战役当中,百济显然没有尽到全力,本来是打算南北夹击的,但是百济由于是高丽的盟友,所以在南边根本给不到高丽压力。

至于说新罗,也是个胆小怕事的主,让它去打高丽,估计最多也就是派个一两千人做做样子,根本不会打得你死我活。

所以这一次,太宗也是吸取了上一次的教训,先灭百济,再灭高丽,而且新罗因为这几年又被百济侵吞了不少的城池,新罗肯定也会比以往更加出力。

至少……

失土新罗不可能不想要回来吧?

这就能够很好地做到牵制百济和高丽的作用。

因此……

这一次的东征,显然比之上一次在形势上更好,也更有可能成功。

……

陆军的行军总管还是李绩。

水军的行军总管是苏定方。

陆军总人数二十万。

水军总人数十万。

如今有了辽东作为粮草供应大后方,倒是可以不必再担心粮草的问题了。

而水军这边,太宗跟苏纨说话的同时,源源不断的粮食也被运往水军营寨,以备来年开春,即可跨过渤海跟黄海登陆百济领土。

太宗在洛阳短暂地休整了一番,然后把苏纨做好的五百门虎蹲炮,以及大量的火药带上,便又再次北上,抵达幽州。

此时,已经来到了第二年的一月,便在幽州又待了一个月。

于三月份,正式抵达前线。

三月中。

太宗再次抵达安市城,不过此时的安市城已经是大唐的了。

之后……

便是越过安市城,直入平壤了。

当然,说是直取,分兵还是会分的,大致是分为两路,一路是平定安市以北,辽东城以南和以东此前还没有平定下来的城池,另一路,则是由太宗自己亲率,以安市向南朝着平壤一路平推过去。

而苏定方这边,也是接到了命令,让她三月中,兵出渤海跟黄海。

陆上是遮天蔽日的尘埃,海面之上,也是连绵不绝的战船。

高丽跟百济还以为这一次也能如上一次,乃至是隋朝隋炀帝三征高丽时那样,只要自己龟着,就能守住。

事实却是高丽跟百济想多了。

大军一路走来,高丽跟百济的军队几乎是节节败退。

尤其是这百济,看到战船铺满了整个海面,连阻止大唐的军队登陆的勇气都没有了。

苏定方干脆便是沿着河流北上,大军直逼百济的都城。

三月中出发,七月。

苏定方便占领了百济都城,百济国王义慈王跟百济的太子扶余隆一听说唐军来了立刻就跑了,只留下来一个皇子,名叫扶余泰,扶余泰应该是那种年轻比较还有骨气的人,她见自己父王跟太子跑了,于是自立为王,而且打算坚守泗沘城。

史书当中记载,如果不是太子扶余隆的儿子率先举城投降,她也未必会无奈地跟着投降。

但历史已经有所改变,如今,没有人给扶余泰拖后腿,所以,她自然也就不会这么轻易地投降。

但这还不如投降来得好。

因为……

当两军对峙,第一天当她登上城楼准备视察大唐军队的军容以及鼓舞己方守军士气的时候,一不小心,就被遮天的虎蹲炮的弹幕给直接轰杀了。

其实……

百济的群臣也是有提醒过她的,但是,或许,这就是年轻人吧。

扶余泰直接惨死,而苏定方也明白,兵贵神速,所以,她立刻对泗沘城内的士兵进行劝降。

就这样,几乎是不废一兵一卒,很轻易就拿下了百济的都城。

接下来又花了十天左右的时间,把这消息散播出去,其余还有抵抗想法的百济城池,当即通通投降。

而太宗这边。

攻坚相对来说当然比苏定方这边要困难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