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八章 那就反了它吧!(1 / 2)

 苏纨就是这样,要么她什么都不做,要做的话,她就会做得与别人大不相同。

就好比这个灭佛,更为准确地说,是有关如何规范对佛教的管理的相关提议当中,太子妃就展现出了一股一点都不把佛教放在眼里的感觉。

其实……

这奏折无疑是深得太宗的心,因为本来她也不信佛,只是由于皇后信佛,所以才勉强能容忍佛教在这肆意地传播。

正好,既然太子妃对此有心,那便让太子妃去做吧。

额……

这让自己来做,苏纨是没想到的,那不是让她给全国僧人诅咒的机会么,这是一件十分拉仇恨的事,虽说她不怕被人诅咒,但是被人盯上了,也不好。

尤其还是这些阴险的宗教,万一搞个什么毒药出来,把她给毒死了,那就不好了。

所以,这事苏纨是不会傻到那么做的,当然是要找个临时工,出了问题就都推卸给临时工,这才是一个聪明人的正确的做法。

因此,苏纨想了想,还是得给自己找一个出面的,让对方正正经经地给朝廷上一份奏折,同时,此事便也由对方去全权负责。

那么这个人选,该选谁?

坑善良的人,毕竟对方也没惹自己是吧,那就侯君集吧,因为苏纨知道,此人不除,迟早是要出事的。

侯君集自然也不会想到,这太子妃竟然是主动与自己交好,其实上一次苏纨举荐苏定方的事,还是让她心里多少有点不好受的。

认为,太子妃更加看好的是苏定方,而并非是自己。

如今,太子妃竟然让自己负责这样的事,甚至可以说是委以重任,那她除了惶恐、激动,还有什么?

这是太子妃把她当作有用之人,也是自己人的印证。

然后……

侯君集这就去执行了,而且是让很多人看不懂的,不遗余力地去执行,关键是,本来这事,好像跟兵部也没什么关系。

只能说……

朝中的人都在看热闹。

而侯君集这一行动,当然,那些僧人便也闹到了太子这。

为什么会闹到太子这,因为李承乾跟这些僧人的关系还真不一般,否则,李承乾为什么长孙皇后一生病,她就说要去请僧人给长孙皇后祈福。

由于此事苏纨并没有跟李承乾打过招呼,自然,李承乾也就不知道这事是苏纨主导的,而那些僧人呢,当然也想极力地争取自己的权力。

这就让李承乾很为难了,一边是兵部尚书侯君集,更是朝廷的意志,一边,则是自己的信徒。

咳!差不多可以这么说吧。

不出事的时候,李承乾是佛教的信徒,出事了以后,佛教就是李承乾的信徒,因为没有她这个太子庇护,佛教真的算个屁。

侯君集当然也没想到,太子跟佛教的关系已经如此之深。

其实……

也不深,尤其是最近几年,她几乎都没怎么跟佛教再有过联系,但是昔日的情谊尤在,她还能记起曾经诸多大师一起讲道(其实就是讲故事,她以前爱听这个),一起坐而论道的欢愉场面,她总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什么都不做吧。

然后……

这便把侯君集给找来,问侯君集到底是个什么情况,而侯君集则是看了看太子身边坐着喝茶的太子妃,目光眼神不由得有些茫然跟疑惑,侯君集根本不敢说实话,因为,看太子妃这样子,就知道这锅她是背定了。

于是……

只能是把佛教为祸的地方都说了出来,诸如蚕食生人,规避王徭,凋耗物力,其实她很想说,这是太子妃的意思,或者是圣上的意思,但万一说错了……唉,只能是吃死耗子了。

而李承乾这边……

其实,她也不是不讲道理之人,侯君集这些话无疑都是对的,佛教的确存在着这些问题,而侯君集正是为了以后不发生这样的问题,所以,才要站出来整治这些宗教。

明白了侯君集的意思后,李承乾就懂了。

虽说昔日她与佛教的确是有一些情谊,但这些情谊还不足以让她改变国策,因为任何宗教与大唐的利益比起来,都根本不值一提。

而且……

这管一管,其实也是好的。

看完了李承乾的表现,苏纨也只能说,李承乾真是越来越有魅力了。

这才像个干大事的人。

于是……

这一年最严厉的管理佛教的法规便得以颁布。

而侯君集这边,自然是被那些僧人在心中诅咒了无数遍。

贞观十三年,高昌国国王麴文泰私通西突厥,而且阻碍西域诸国向大唐进贡,太宗想对高昌用兵,然而,朝中却几乎没人同意。

因为这实在是太远了,七千里远。而且还是个只有石头、沙子的地方,就算是用兵打赢了,也守不住。

最终……这到底要不要发兵,苏纨的意见就很重要了。

然而苏纨当然是站在太宗这边的,坚决发兵,因为谁控制了西域,谁就控制了丝绸之路的经济,你想想,光是在那里收税,就能赚不了。

太宗就问苏纨,派谁去好。

苏纨直接拒绝了太宗想派苏定方去的好意。

太宗只能是作罢。

不过……

为什么苏纨会拒绝,这显然也是太宗无法理解的。

直到……

随着侯君集在高昌大胜,之后又有人弹劾侯君集……

不过大概,这也只是巧合吧。

但由于侯君集让人有点失望,这反倒是让苏定方更加有了表现的空间。

这不!

高昌打下来了,总得派人去守吧。

而这苏定方,无疑是最佳的人选。

太宗跟苏纨这么一说,这一次苏纨却是同意了,而且是毫不犹豫的那种。

说实话,太宗都要开始怀疑,她是不是知道什么。

不过……

此次除了苏定方,苏纨还又举荐了裴行俭,因为她想让裴行俭去尝试做治理西域相关方面的事情。

这很快便得到了太宗的同意。

或者说,本身太宗也想看看这两人的表现如何。

另外,这建安西都护府的念头,也在太宗的脑海中出现。

幸亏她还没有忘记此前太子的进士试答卷。

不过……

当听说那不是太子写的,而是太子妃写的,太宗则是再次有被震惊到。

这不,在太宗再次把她召来问话时,苏纨便不得不顺道给太宗提了一个建议。

侯君集不是还关在牢里嘛。

这关在牢里也不是个事,你看,再怎么说,候爱卿也是有功之臣。

要不这样!

父皇,我这里有一份攻打高丽的奏折,要不,就让侯君集去提前做好准备。

然后……

便是一份让侯君集去北海郡训练水军的奏折。

嗯!

就很劳苦的,很底层的那种工作。

说实话,侯君集堂堂国公,你让我干这种事,如果是其他时候,那绝对是对一位堂堂国公的侮辱,但现如今,毕竟是有错在先,因此,倒也算是安排得合理。

太宗一开始还有些为难。

但考虑到,这确实也是不错的做法,便随太子妃说的去办了。

反正,也就是敲打敲打,迟早还是要召回来使用的,就当是让侯君集去冷静反省。

但是,也就是苏纨的这一个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