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九章 这才是真正的大智慧(1 / 2)

 僧人出门之后,陈越、黄石、刘章、刘乾四人更是疑惑。</p>

李悠然突然想写字也就罢了。</p>

怎么还是专门写给神秀住持看的?</p>

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啊?</p>

四个人越来越疑惑和好奇。</p>

陈越道:“悠然先生,你就给我们透露一点你的用意嘛。”</p>

李悠然点头道:“也好。神秀住持之所以不让我们进寺拍戏,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十年前做的那首偈语。是这样,没错吧?”</p>

陈越点头,“应该是没错。那首偈语非常有智慧。我们似乎的确不应该来打扰。”</p>

李悠然道:“那首偈语非常有智慧没有错。但如此一来,神秀住持就有些着相了。这应该也是神秀住持现在感觉自己的修行,陷入到了一种瓶颈中的原因。”</p>

“嗯?”陈越几人都在思索李悠然这一番话。</p>

这到底是啥意思啊?</p>

陈越几人思索一番之后,似乎有些懂了,但又似乎没有懂。</p>

陈越再说道:“悠然先生说神秀住持有些着相。不知这应该如此理解呢?”</p>

李悠然道:“神秀住持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这的确是对的。</p>

佛家修道,修的是心。</p>

修道之人的心灵,需要像一座明亮的台镜,还要不断地将它掸拂擦试,不让它惹上尘埃。</p>

这很重要。</p>

但是,如果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呢?”</p>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陈越四人都是一愣。</p>

这一句明显是针对神秀住持,“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而说的。</p>

神秀住持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而李悠然却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p>

这到底是何意呢?</p>

陈越四人若有所思,他们好像懂了,又好像没懂。</p>

但有一点可以确定,李悠然也懂佛法。</p>

而且,佛法智慧似乎不比神秀住持低。</p>

这也太让人难以置信了。</p>

四个人又暗自心惊。</p>

他们本以为,他们已经非常了解李悠然了。</p>

不管李悠然再整出什么东西,他们都不会感到惊讶了。</p>

然而现在,他们知道自己错了。</p>

自己对李悠然的了解,只怕还远远说不上熟悉。</p>

真是想不到会这样。</p>

四个人心惊而又感慨。</p>

李悠然微微一笑,又继续说道:“既然菩提本无树,明镜又亦非台。那么,修道之人的心灵,便是空无一物了。如此一来,无论怎样,也是沾染不上尘埃的。”</p>

陈越四人听完再次心惊。</p>

听李悠然这样说了之后,他们明白了,彻底懂了。</p>

这哪里是佛法智慧不在神秀住持之下?</p>

这分明是佛法智慧比神秀住持更高啊!</p>

两相一对比,很明显李悠然的偈语禅意更深,智慧更高。</p>

神秀住持还要时常掸拂擦试自己的心灵,不让它惹上尘埃。</p>

而李悠然呢,心里空无一物,大道皆空,根本就让尘埃没有任何沾染的机会。</p>

这和大隐于市,有一点异曲同工。</p>

四个人感慨万千。李悠然比他们之前认为的,还要厉害得多。</p>

同时,李悠然这一偈语,很有可能会让神秀住持顿悟。</p>

然后,神秀住持又很有可能会准许他们进寺拍摄。</p>

因为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p>

陈越四人又非常的激动和期待。</p>

他们之前看到神秀的那首偈语时,觉得不应该来这里打扰,还很是有些惭愧。</p>

但看了李悠然的偈语之后,他们的心里又发生了改变。</p>

即便是他们来这里拍摄,也不会对这里造成打扰。</p>

佛门的确是清净之地。但对于这里的僧人来说,只要心静,即便是外界再吵闹,也不存在打扰。</p>

这是一种境界。</p>

陈越几人之前不懂。</p>

但是现在,他们懂了。</p>

……</p>

神秀住持送走李悠然几人之后,继续参禅。</p>

他近年来禅意进展甚慢。这让他很是有些沮丧。</p>

在他看来,他自己终究还是智慧不足,无法参悟更多。</p>

如此下去,穷其一生,只怕也达不到更高的境界了。</p>

所以,他感觉时间紧迫。他总是抓紧一切时间进行参悟。</p>

希望勤能补拙。</p>

他的那一首“身是菩提树”偈语,已经在外界传开。</p>

所以,外界都说他是有大智慧的人。</p>

神秀对于外界的说法,感到有些惭愧。</p>

他认为自己当不得“大智慧”三字。</p>

“住持,有一位施主有东西要交给你。”一位僧人在门外说道。</p>

“拿进来。”神秀说道。</p>

香客的事情,神秀还是很重视的。</p>

僧人自然表示那位知客僧了。</p>

他走进屋子,将李悠然请他转交给住持的一折纸递给神秀,说道:“那位施主在这纸上写了字,说是想拿给住持看看。”</p>

</p>

“字?”神秀十分疑惑。但还是接过了纸。</p>

展开。</p>

只见上面写的是:</p>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p>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p>

神秀愣了。</p>

然后突然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p>

犹如醍醐灌顶一般。</p>

只感觉压抑着自己的某种桎梏,在一瞬间就被自己冲开了。</p>

整个人说不出的神清气爽。</p>

神秀哈哈大笑,只感觉此时的自己前所未有的轻松。</p>

他顿悟了!</p>

都说自己有大智慧。而现在他只想说,写出这一偈之人,才是真正的有大智慧。</p>

大笑过后,神秀问知客僧,“那位施主现在在哪?可知他的姓名?”</p>

知客僧也已经看到了纸上的字,他也不禁相当佩服李悠然的智慧。</p>

他心里在想,“那位施主年纪轻轻,在佛法上的智慧却比住持还高,真是不可思议。”</p>

现在听住持问起,回答道:“那位施主很年轻。姓李,名悠然。他说住持应该还记得他。”</p>

神秀又愣了。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竟然会是那么年轻的李悠然。</p>

愣过之后,又是一阵哈哈大笑,说道:“我又着相了。年轻又如何?谁说年轻就不能拥有这样的大智慧了?虚元,带我去见那位施主。”</p>

知客僧道:“住持请随我来。”</p>

……</p>

李悠然、陈越几人在等着知客僧那边的回话。</p>

不久之后,看到知客僧回来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