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长生宗长老?不过如此!(1 / 2)

 谁都不认为云墨是在胡说八道,郑州的诗词天赋肉眼可见,不说后无来者,但绝对可以做到前无古人。</p>

“郑大人何故骗我们?令公子的诗词天赋,您觉得会是连开蒙四书都没背完的废物吗?”有些大臣觉得自己被郑临沅骗了。</p>

赵欣也深以为然地点头。</p>

的确。</p>

伯父平日行事太过小心谨慎,这个时候还藏拙,实在不妥。</p>

郑临沅:“……”</p>

他压根就没胡说八道。</p>

郑州的开蒙,是他亲自教的。</p>

当时他看着那白胖白胖的小家伙,兀自感叹:老子的种怎么会这么愚笨?</p>

为此他特地跟郑州做了滴血认亲。</p>

两滴鲜血相融以后,郑临沅这才含泪接受了郑州的确是自己亲骨肉的好消息。</p>

可,今日的郑州究竟是怎么了?</p>

两词一首比一首精妙。</p>

最后一首诗虽然短小,却精悍有力。</p>

志向更是高到无边无际。</p>

“这事你们别问我,都怪王文公,他曾说我家州儿,不擅读书,更擅玩乐,是天底下头一号的享乐种子。”郑临沅顺理成章的把祸水引到王文公身上。</p>

王文公心情大好,朗声笑道:“此事不必深究,郑州若真是当空皓月总能释放光芒,再者说了,等传儒塔考核结束,郑州就会加入国子监,到时候各位若遇大事,我都会让他为此作诗。”</p>

“如他这样的诗词奇才,就该多留下几篇传世佳作!”</p>

炸了,宣政楼切切实实地被引爆了。</p>

“我家独子不日就要去别处为官,还请王大人帮我在郑州面前讨要一篇送别诗。”</p>

“呵,如此小事何须郑公子出面?我家再添新丁,这贺诗,我可就交给王大人了。”</p>

“我家母亲即将过八十大寿,要是能有郑公子亲手所做的贺寿诗,她保准能活到二百。”</p>

“刘大人何故胡说?你娘三年前就离世了,当时我还施了礼钱。”</p>

“庶母是庶母,奶妈是奶妈,这不一样。”</p>

“滚。”</p>

宣政楼吵成一片。</p>

赵欣无奈苦笑,他懂这些人的目的,人终归是会死的,墓碑假以时日也会腐朽或被盗窃,唯独诗词可永存。</p>

这是无数中庸之臣,名垂青史的好办法。</p>

就如李太白的那篇?上李邕?。</p>

李白不说谁知道他上了李邕?</p>

后世之人更不会在乎李邕是谁。</p>

只因被李白上过,他之姓名,才会留在九年义务教育的课本里。</p>

果然选择比努力更重要。</p>

“众爱卿别争了,传世佳作本来就不是争来的。”</p>

“岐英不日及冠,文公你明白吗?”</p>

赵欣微笑着问。</p>

王文公道:“等郑州从传儒塔出来,我就为皇子求一篇及冠诗。”</p>

“好。”赵欣笑的更加畅快。</p>

大宋第一关系户,舍他其谁?</p>

“州儿入了第七层。”郑临沅抽空看了虚像画面一眼,却见郑州已经来到第七层。</p>

第七层的考核也顺势开始。</p>

这一次还是老套路,他成了一名仙门弟子。</p>

天赋极佳,师从长生宗掌教,前途无限。</p>

俗话说,屠龙者终成恶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