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2章 老子的类比思维(1 / 2)

 老子的思维方式也与现代人不同,他老人家用的是类比思维。

到了庄子时期,人类大脑发育又更进了一步。从《庄子》一书中就可以看出,庄子的思维模式不同于老子。庄子时期有了一定地逻辑推理,有了完整地形象思维模式,有了比喻、暗喻和隐喻等方式。

而现代人的思维模式又更进一步了,主要是逻辑推理思维、综合思维。

喜欢心理学研究、研究人类大脑思维模式的人,应该已经注意到了这些,应该有人从事这方面的比较研究了吧!

老子的类比思维模式与周易的思维模式又不一样,周易的思维模式运用的是“套用”。套用思维与类比思维是不同的,套用少了一些科学性。

套用就好比米国法院在审理案件时没有现成的律法,只能按照先例来审判、裁决一样。也就是找一个以前类似的案子,来审判、裁决现在的这个案子。

所以!现代人不用“套用”这种思维模式去解读《周易》,都是忽悠人的胡说八道。所以!现代市场上出售的关于解读《周易》的书,大多都是骗人的。

同理!现代人不运用类比思维模式去解读老子的道德经文,都是解释不清楚的。

类比思维模式,在老子的道德经文里面,比比皆是,几乎篇篇都有。

第三篇是第二篇的延续,也包括着类比思维。

第五篇中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一样用的是类比思维。

第七篇中“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一样用的是类比思维。

第八篇中以水为喻: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一样用的是类比思维。

第九篇中的“持而盈之,不如其已……功遂身退,天之道也”,一样用的是类比思维。

第十二篇中的“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一样用的是类比思维。

第十三篇、第十五篇、第十六篇、第二十二篇、第二十三篇、第二十四篇、第二十六篇、第二十七篇、第二十八篇、第二十九篇、也一样,用的都是类比思维。

在老子的道德经文里,随处可见这种类比思维。

《道经》第三十四篇值得一提,老子教导我们要效仿道。

《道经》第三十四篇原文: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这篇文章的大概意思是:

“道”无处不在,随处可见。万物都依赖着它生长,而它并没有居功自傲,说是它的功劳。滋养万物仿佛是它的职责一样,而并不认为自己是万物的主人。道孕育着万物,不把自己当成万物的主人,不图名声。道不是为了名声,反而成就了它的名声!万物依附于它而生长,可万物并不知道谁是他们的主宰。道的功劳最大!道并不为了功劳,反而成就了最大的功劳!

所以!聪明人也应该效仿道,不图名、不自大,不居功,才能达到大的境界,才能得到世人的敬仰!

老子在道德经文里不仅教导人们做人要效仿道,而是要一切都效仿道。在战争思想方面,也要效仿道。

老子也讲战争的,说老庄哲学思想是无为、消极、避世的人,都是瞎扯,睁着眼睛说瞎话,断章取义,或者是只按字面意思来解读的。看见你的文章有“无为”两个字,那就是无为了。看见你的书里面有“避世”两个字,那就是有避世思想了。其实!完全是瞎扯,老子也讲战争的。

《道经》第三十篇就讲战争了,但是!他老人家更主张“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认为战争之后“必有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