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9章 与张仪谈天下大势(1 / 2)

 张仪喝退身边的侍女和护卫,请庄子上坐,他则跪在庄子膝前,一副虔诚地样子。

庄子知道,张仪不仅仅是做作,也有一定地虔诚之心。在秦国朝堂之上混了这么多年,游走在各国君王、大臣之间,张仪已经领受到了人心的险恶。所以!在某些人和某些事面前,不得不装模作样。

今日之张仪,在庄子面前的样子,一半是虔诚,一半是出于做作地伪装。

以张仪现在的身份,最起码也是魏国的相国。可以说!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完全可以换成相国的身份,以一个上层社会人物的身份,来隆重地接待庄子。

可是?他并没有这样做。而是!以一个弟子、后辈的身份,跪在庄子面前,虚心求教。所以!张仪多少是有做作的成份在内。

张仪与庄子以前并没有见过面,对庄子的印象更多是来自魏国君王和魏国朝堂内外的传说。还有!与公孙衍见面后,由公孙衍转述的。

从这些方面来看,庄子应该是一个值得尊重的人物。

张仪在秦国时期,并没有听说多少关于庄子的故事。因为!他去秦国的时候,秦孝公已经死了,商鞅也死了,秦孝公、商鞅时代结束。所以!他并没有从秦国的朝堂上听到多少关于庄子的消息,更没有人对庄子作出过什么评价。

关于道家学说,张仪是了解一些的。不过!张仪认为,道家学说太被动了。张仪认为,人生在世,当积极作为,努力改变现状。而不是如道家所说的那样,水到渠成,顺应自然,他觉得那样太被动了。

道家的理论是正确的,可就是太被动了。所以!他还是愿意选择积极人生。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张仪对庄子并不是那么地了解,加上对道家学说存在着一定地偏见。所以!他对庄子的态度,就可以想象了。

所以!他表面上作出尊重地样子,其实!内心深处,还是不服的。表面上他是要拜师,而内心里却是要看看你有没有当师父的本事。

这就是张仪此刻的心态。

表面上一套,内心里又是一套。

庄子自然是把张仪看得透了,自然是鄙视着张仪的这点小聪明。

“我想?我要是对你讲道的话,你可能觉得厌烦。因为!公孙衍大概在你面前卖弄了,公孙衍应该把他的那点道学理论都对你说了吧?”庄子问道。

张仪趴在那里哼了一声。

“我要是跟你说人生大道理,你更是听不进去。那么!我们就来谈谈,这大周的天下,将来如何?人类的命运将来如何?”

既然跟这家伙讲道他听不进去,那么!就从他感兴趣的事入手,问问他对大周天下、对人类命运有何看法?

你不会跟公孙衍一样,只知道带领兵士上战场厮杀,只知道为了展现自己的才华,而不知道大周天下一统之后,人类将如何来管理这个社会?这个社会需要怎样地社会秩序和制度,才能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呢?

张仪跪在那里,头也不抬,答道:“先生请讲!”

庄子听了,又是好气又是好笑。他本来是想问张仪的,可这个张仪,直接打马虎眼,一句“先生请讲”,就把话题反推给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