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杨氏(2 / 2)

周围诡异的安静了下来,让始作俑者的正经也有点不适应,为了不让这群人以为自己是被狗咬了,“某笑杨氏无人啊!”

这下杨氏族人不再安静,大喝出口:“小儿住口!”“黄口孺子,竟然口出狂言!”“大胆!”

正经扫视一圈场上众人,或愤怒、或不屑、或冷淡、或焦躁、或平静,冷笑一声:“呵,既然诸位不相信,那就让某给诸位说教说教。”

“诸位都知晓,河东郡北部之县,皆被一种世家豪族所控制,杨县为我韩氏,平阳乃杨氏,襄凌胡氏,绛邑李氏,此四氏皆被汾水穿行而过。现汝杨氏与那胡氏争夺白波谷,就是看中了白波谷地势险要,乃南北通商之要道咽喉之地,哪家拥有了白波谷,哪家就有了日后大发横财的机会,但是不知诸位可否明白。白波谷之要害难道河东卫氏、裴氏不知晓?难道河东郡守不知晓?为何他们都没有争夺白波谷,而是放任与外?诸位可曾想过?”环视一圈,正经感觉自己现在相当的霸气。

听了正经的话后,场上诸人也都陷入了沉思。白波谷地势险要,而且还是河东至并州的必经之路。从洛阳到北地并州,有两条道可以选,一是向北过河内,上党,最后进入太原郡;另一条是向西入弘农,然后向北过河东,最后进太原郡。两条路向北路短,但是沿途需要穿过的山脉比较多,地形不便于行军,向西则是路途遥远,但是沿途诸多平原,便于大部队行进。

往常北地被匈奴侵犯的时候,由京师发往北地的军队都是向西过弘农、河东,入并州,但是由于近年来并州军事力量的兴起,草原力量的下降,朝廷已经不需要拨军支援北地了,所以这条军路也就荒废了。军路的荒废带来的就是商道的兴起,不论是东都洛阳,还是西京长安,大汉的有钱人对于北地盛产的毛皮、骏马、奴隶都需求甚众,也让这条商路愈发昌盛。

每年来往于此的商队络绎不绝,往来的货物亦是行销天下,其中蕴藏着巨额的利益关系。正是这股巨大的利益,才导致平阳的杨氏和襄凌的胡氏,两个本土豪族不管不顾大打出手,争夺起白波谷的统治权。

但是事情诡异的是,河东世家之首的卫氏、裴氏,面对这么巨大的利益,却丝毫不动心,而且河东郡守也没有一丝要过问的意思。要知道只要掌握了这里,那一年稍微征收点过路费,就能让一个小家族瞬间膨胀起来。说实话,要不是距离太远,韩氏也有那个心思去参与争夺白波谷。

正是这个诡异之处,才让他有了说服杨氏的底气,正经想不明白,杨氏肯定也想不明白,只要他们想不明白,他们就会有所顾忌,只要撑过了一年,明年就是黄巾起义,从此天下大乱,白波谷就算占领了也没有太大的意义了,没有了那巨大利益的商道往来,杨县以南也就培养不起另一个郭氏了。

在场的杨氏族人有人说话了:“或许是卫氏、裴氏看不上白波谷,才不插手的。”“不对,或许是那二氏是顾忌杨氏、胡氏的势力,才不予以争夺。”但是这些话连自己说了都不相信。

要知道北地并州通往司州的,道路通畅的唯有河东这一条道,虽然还能过太行山出冀州,但是要穿越太行山,本身就很艰难,而且由于太行山里盗匪横行,这条路很不安全。安全又有效的,只有河东这一条路。

这条路的油水丰厚的让人难以想象,卫氏、裴氏也是人,他们怎么可能无视这条路带来的利益呢?

越想越不对劲,越想冷汗出的越多,到后面,坐在左边上座的杨水忍不住了,惊慌的说:“还请先生教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