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夜半来人(1 / 2)

 当正经把身上的衣物弄上一层泥土,把自己整的蓬头垢面的想要混进难民堆的时候却被制止了。

“哎!你哪来的?出去!”一个矮个难民直接指着正经。

周围的难民一听这话都看了过来,为了不引起更多人的注意,正经赶紧低声说:“某也是难民,今年颗粒无收,活不下去了,才想跟着你们一起逃难。”

矮个难民抬头看着正经,正经的高个子让他说话都必须仰着头,实在是心头不爽快:“你的户籍证明呢?拿出来,让我看一看。”

吓!当个难民也要户籍证明?“某出来的急,忘带了,当难民也要户籍证明么?”

矮个难民不屑的扫了一眼正经:“一看你就是不经常逃难,官府早些年就发布了规定,逃难的也得带户籍证明,有了这个证明才能在官府的施粥棚里领上一碗粥,没有证明的官府一概不管。看你也是个生手,听我一句劝,赶紧回家去取吧,不然没有官府接济,不等到洛阳,你就要饿死了。”

正经只好嘴里答应下来,然后退出了这里。

一路上正经严肃的批评了自己,怎么能那么深信网络小说的作者,他们都是现代人,了解到汉末的知识也是通过正史、野史还有小说传记这些书面材料,对于汉末整个社会环境他们并不了解,所以没有一个人说明有这种情况---连逃难都需要户籍证明,这一点对于正经来说恰好是他的死穴。

没有户籍就不能去官府的赈灾棚里领粥,凭他身上那点钱,还没到洛阳就饿死在路上了。

不过,他并不埋怨汉朝皇帝。细细思考后,他也对汉朝官府的这种做法赞叹不已。

有了户籍证明,统计难民就简单多了,同时也能知道难民来自哪里,这样一来对于地方的官员也是一种另类的监督考察。而且还能较为公平的赈灾,有户籍的有粥,那些江洋大盗、犯罪分子就不能混在难民中乞食了。

除此之外,这项政策最受影响的还有那些逃避赋税的黑户,一旦碰到这样的天灾,黑户们只能回来重新上户,领取到自己的户籍证明后才可以继续生存下去,但是同样意味着他们要受到官府的统治,征赋纳税以后就必不可少了。

这样一想,古人的智慧同样不差,现代很多小说中,天灾人祸的发生似乎就意味着巨大的变故。其实不然,几乎没有一个王朝统治期间是风调雨顺、一派和谐,地球天天在动,地震、干旱、洪涝等等几乎年年都有。大汉毕竟是有着数百年历史的王朝,能人异士数不胜数,对于赈灾早就有了自己的一套汉朝化的合理办法。

可是这个方法却把正经给阻拦在外,他也是黑户之一。

来到这个时代他也曾想过在本地上户,可是他有几个顾虑,一个是他上户肯定瞒不过韩平,原先他说是幽州人士,现在没有犯事竟然要在本地落户,一定会引起韩平的猜疑,补办户籍的话他本来就不是本时空的人,哪里来的原户籍?

第二个原因就是,赋税很重,汉承秦制,对于百姓的负担有四项:田租、算赋、徭役、兵役。正经这么无地的一个成年人,一年只是算赋(也就是俗称的人头税)就需要一百二十钱,他在韩平这里打工一年,得到的工资只够交一样赋税的。不止如此,灵帝时期还有户赋,正经如果是单独一户,还需要一年出三十钱。还有更赋,他需要交三百钱。献给灵帝的献费,一年六十三钱。如果正经被分到土地了,还有田税、刍藳税。如果要经商,人头税翻倍不说还有车船税、所得税、牲畜税、关税、营业税等等杂七杂八的税。正经现在这么一个素人,一年就需要给汉朝四百八十三钱,这都是必须给的。

这么一了解,正经暗中骂了声娘,就这么横征暴敛,百姓不造反才怪呢!

反正他是不想上户了,就这么呆在韩平庇护下也是挺好的。而他也知道了,韩平不是不需要交赋税,而是他家在襄凌,韩家是本土比较有名的望族。有本家给他交这些赋税,自然不需要担心。

逃难需要户籍证明,他没有也不想去上户,最后只能无奈的重新回到韩平的宅院。偷偷的从后院翻墙进去,清洗了一下自己身上的污垢,然后换上了一身干净整洁的衣服,又偷偷从后院翻墙出去,绕到正门走了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