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门阀隐患(1 / 2)

大隋天帝传 迦迦檀 0 字 2021-09-24

 前些时候,杨广每日得空闲,便回忆以前从历史课上听来的关乎世家大阀的一鳞半爪。</p>

模糊间,他隐约记得世阀制度大约始于东汉前期。</p>

由于汉光武帝的皇位是在豪强地主的强力支持下才挣来,所以他不免对地方豪强大加纵容,这样一来,却慢慢地使得地方割据逐渐逐渐地坐大起来,并形成了门阀势力。</p>

东汉末期,门阀势力已隐然可与皇室对抗,令皇权大受威胁。</p>

三国合晋后,权门强阀势力更是变本加厉的强大起来,晋朝南渡后,九品中正制度正式确立,士庶两族隔离开来,士族高高在上,不仅占据朝廷高位,而且为了保持所谓的门阀的纯洁性,大加鄙视庶族,与庶族更是老死不相往来。</p>

五胡乱华之后,中原元气大伤,门阀势力也有起有落,演变至南北朝时候,王朝更是在大门阀之间如转轮一般更替不休。</p>

隋文帝身临九五之尊一统寰宇后,本来极想打击门阀势力、振作皇权的,奈何他的悍妻便是来自当世四大家阀中的独孤阀,手下重臣个个更是出自世家,弄来弄去,也只好不了了之了。</p>

现今,天下群雄蜂拥而起,世家大阀更是想趁机浑水摸鱼,意图染指皇帝宝座。</p>

据杨广所知,天下四大家阀中,宇文和独孤两阀俱在自己手下,宇文阀的忠诚比较可信,但独孤阀就有点玄了,独孤盛和独孤雄两人虽然也在杨广的阵营中,但这两人在独孤阀中的地位并不是很高,况且其阀主独孤峰和阀中第一高手尤楚红都在洛阳,不知晓他们对上自己的时候,态度如何。</p>

至于剩下的李阀和宋阀……</p>

李渊虽然好色,但作为一大家阀之主,当然有过人之处,历史上,杨广被困于江都一隅,他却在大兴(后改为长安)拥立代王杨侑为天子(恭帝),改元义宁,又以杨侑名义自加假黄钺、使持节、大都督内外诸军事、尚书令、大丞相,进封唐王,综理万机,一听杨广被杀之后,便杀了杨侑,自己登位过上了皇帝瘾。</p>

虽然现在杨广自己没有被宇文化及所杀,但杨广绝对不相信李渊是那么安分的人,况且现在关中一带俱为他所占,势力大涨。</p>

人说:人心不足蛇吞象。</p>

如果估计不错的话,过得几日,应该就会有李渊反隋的消息传来了。</p>

那么,还剩下宋阀了。</p>

宋阀为岭南大族,自诩纯汉人血统,向不与胡人或者胡汉混血的势力交往,更兼得宋缺这天纵之才从中打理,所以,以杨坚在世时的强横,亦不得不对宋阀妥协,不但让他镇守岭南,还令他安排岭南事务,没有多加干涉。</p>

杨广知现在宋缺也只是韬光养晦而已,宋缺也绝对不是甘于雌伏岭南一地的人物,所以他率领他的岭南铁骑北上是迟早的事情。</p>

说实话,由于受原版《大唐》的影响,杨广对宋缺的武功反不是那么在意,他恐惧的是宋缺料事如神、运筹帷幄的才能,宋缺在岭南经营数十年,对天下大势更是了如指掌,与其为敌,实在是胆战心惊。</p>

不过,幸好,宋缺并不是神,他也是有弱点的。</p>

杨广知晓现在是消弭自己阵营中的家阀势力的最佳时机,但又不好公开的制约,所以他就借改革官制的机会,慢慢地削弱两大家阀在朝廷的势力。</p>

从杨广的官位安排中,似乎家阀的权力不降反升才是,但是,这才是杨广的聪明之处,如若作得太过明显,只会动摇他的统治根基,弄巧成拙。</p>

于是,他眼下这么做,一方面令两大家阀在朝廷中互相牵制,一方面却提拔虞世基、崔君肃等人登上文臣高位,缓缓侵袭遏制家阀的势力,以提防两大家阀联合起来,尾大不掉。</p>

但杨广最厉害的招数还在后头,他决定吩咐吏部大力推行大隋早期制定的科举制度,这般下来,寒门子弟只要有能力,也可入朝为官,周而复始,顺利的话,不出数十年,大门阀势力自然会崩溃下来。</p>

所谓的帝王驾驭臣子之术,也不外乎制衡二字罢了,只不知,手中的这个大隋王朝能否支撑到那时候?</p>

说了一早上,杨广也不觉有些烦闷了,况且这些新上任的官员也该好好消化一下自己说的东西了。</p>

杨广挥了挥手,便叫散朝。</p>

杨广出了大殿,便欲转回清幽殿,顺便为应付即将来临的魔门中人而作些布置,但在半途中,一个内侍(即是太监)前来禀报,说是驸马宇文士及求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