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赛诗之约(1 / 2)

 就在宇文护大犯嘀咕的时候,陆征林也在跟陆家的后辈们详细讲解各只仪仗队伍的由来。他受皇室委派,代表陆家协助筹备礼佛大会,对这些流程项目早有了解,由他讲述起来,众人才发现这些舞乐各有隐喻,远比刚才走马观花的看起来有内涵的多。

陆征林道:“最后一场舞乐由朝廷统一编排演练,是从州府队伍中各选一人,而且要求梁国境内所有民族都有人参与,象征了我大梁各地、各族万众一心,共图富强。这段表演是由皇上亲自授意、审阅的,其中包含的胸襟气度,实在是常人所不能及呀。”

其时梁蜀周三国的主体民族都是华族,但各国境内免不了还有一些人数较少的小民族,一般都分散在边陲偏远地区。从古至今,这些小民族都被华族视为蛮夷,向来是低人一等的。然而这次礼佛大会,萧若望却把梁国的小族全部列入了参与名单,而且不分贵贱一视同仁,让这些向来没有存在感的小族都感激涕零,宣誓绝对效忠于梁国朝廷的统领。

当时这项举措刚施行时,就遭到了梁国许多官员的反对,认为蛮夷怎能跟华族地位平等。只有萧若望坚持己见,力排众议,才将这件事最终确定下来。

现在来看,效果是非常好的,这些小族虽然人数不多,可全部笼络起来也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而且他们很多常年生活在环境艰苦的山区,以围猎为生,性格彪悍、身手矫健,将来能够为梁国提供一支十分优秀的兵源。

陆家近年不受萧若望信任,私下里对这位皇帝颇有微词,但在这件事上陆征浩、陆征林兄弟几人还是非常赞赏的,认为这份气度远超北周、西蜀的国君。

陆今听着二伯的讲述,心里也在暗自琢磨。他以现代人的目光来审视此事,看的就远比陆征林更加深入,这位大皇帝胸襟广阔与否还不好说,但绝对是一位统战高手,而且很擅于搞宣传工作。

他拿准了这些小族的心理,精神的认可比物质的赏赐更能激励他们,所以就搞了这么一出“同台共舞”的好戏。看起来好像为这些小族争取了很多,其实什么实质性的东西都没付出,就已经把他们感动的一塌糊涂,惠而不费收获了一支死忠部队。果真是好手腕、好计谋啊!

“看来这位皇帝还真是有些门道。”陆今心里沉吟道,“把个礼佛大会弄成了联欢晚会,意识很有点超前啊。怪不得他要把场面搞这么大,原来是想借礼佛大会的名义来夹带私货。表面上是推广人畜无害的佛教,其实既宣扬国力,又笼络民心,还顺便来了场征兵秀,性价比简直不要太高。”

这时演练的武士们也开始退场,礼佛大会开幕式已经接近尾声。薛平坚说道:“如此形式的盛会,真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当真让人耳目一新。”

萧若望笑着点点头:“佛法广大,渡人于无形,我们也不必拘泥于形式,那反倒落入槲中了。”

宋万奇冲薛平坚道:“薛剑王好生福气,来到梁国就能观看到这样的盛会。老朽活了七八十年,也只有遇上皇上这样的明主,才得以躬逢其中。”

宇文护夹在两人中间,听他们隔空对话,心里微有不快,同时想到:“什么耳目一眼,见所未见,根本就是挂着羊头卖狗肉。”但表面上不动声色,说道:“听闻礼佛大会还要举行一场禅诗比赛,江南一带文风兴盛,现在临安城中更是名士云集,想来一定能够创作出光耀千古的绝世文章。”

萧若望道:“哦?德成王对诗词一道还颇感兴趣么?”

宇文护道:“敝人虽出身行伍,但心慕风雅,对此倒是期待的很。”

萧若望抚掌笑道:“久闻德成王文武兼备,诗作一定是极好的了。后日巳时举行禅诗大赛,到时就请德成王前来观礼,如果能再留下一两首佳作,让我梁国士子们瞻仰观摩,那更是他们的福气了。”

宇文护也不推脱,点头道:“谨遵台命。”

这一瞬间两人心中都有了计较,北周方面,白仲遥不仅武功卓绝,文采也极高,而心腹幕僚张弘范更是大文士,只不过他们一个为人散漫,一个韬光养晦,都没将作品整理传世,所以文声不显。后日如果让他们两人出手,在禅诗大赛上拔得头筹,那就能在梁人最自负的文采上赢下一阵,压一压他们借礼佛大会搞起来的气势,也算不虚此行了。

而萧若望这边,一直在考虑怎么把北周来使这一招阳谋挡回去,现在宇文护提出要参加禅诗大赛,那是正中他下怀。眼下两国开战还没到时机,先在文风上胜过北周,既不会激化矛盾,又能够激励民心,这礼佛大会的作用就直接升华了。

虽然萧若望见宇文护底气十足,肯定是有备而来,但暗想以我梁国举国之力,还能输给你们区区几人?

想到这里,萧若望将目光投向了陆家的席位,略一寻找便发现了正在偷偷挖鼻孔的陆今。萧若望脸上闪过一丝几乎看不出的笑意,心道:“更何况我还个秘密武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