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世上新人撵旧人(2 / 2)

金闺玉计 乱舞群魔 5969 字 2019-08-22

“原始社会,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劳动产品的分配、交换、消费等问题凸显,我们的先祖开始意识到‘计数’的重要,于是开始尝试着用实物、绘画、结绳、刻契等方式,来展现经济活动及其所反应的数量关系,这可以算是记账之法的萌发。”

“结绳记事?”低低一声轻嘲,有的年长者脸上竟露出了鄙视神色,有些年轻人,更是低声说笨。

田蜜闻言,面容一肃,笑容有些冷硬,沉声道:“别以为结绳记事很简单,只是在绳子上打个结而已。须知道,打结,也是很讲究的。《易?系辞下》载道: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

听得这一句,众人再不敢轻视,不禁肃然起敬。

田蜜收回过于明亮的眼光,细说道:“那个时候,结绳记事不止用来计数,更用来记录历史。《易九家言》道: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之多少,随物众寡。即是说,根据事件的性质、规模,或所涉数量的不同,而结系出不同的绳结。”

“在文字出现以前,以不同颜色、不同材质、不同粗细、不同经纬的绳子打结。能构成最基本的几百个绳结词汇,组合起来,就能够进行完整有效的记载。”

她澄亮的目光扫过在座众人,道:“所以,被今人看来很傻的绳结之法,在当时那样的条件下,其实是一种十分繁琐复杂,也十分先进的方法。”

音落,大大小小的脑袋不自觉的垂了下去,着实感觉了羞愧。

先人的智慧。岂容后人轻视。

突然的。单手支着下颚,悠然的坐在学生席位上的林微雅,一双明媚动人的眼睛笑眯眯的看向田蜜,笔直的。举起了右手。

这是什么意思?林当家的又想干什么?田蜜心头一紧。顿时有种不祥的预感。

她脑袋一歪。眨眨眼,故作不解。

林微雅兴致不减,笑得如沐春风。声音很是悠扬轻曼,“这绳结之法,还蛮有趣儿的,姑娘可否细谈呢?相信诸位同我一样,也很好奇具体应该怎么计算。比如,倘若两个部落打仗,一方胜出,夺得了四十斗牛,五十头羊,三十个男俘,二十个女奴,如此,应当如何记载呢?”

田蜜暗自磨了磨牙,林当家的,真是看热闹不怕事大啊,他就不怕她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吗?

这会儿林微雅的问题一提出,那一个个垂下的脑袋,顿时就抬起来了,双目炯炯有神,兴致高昂。

田蜜无奈,只好道:“若是如此,那么可以用一根横向的绳子,将之涂成红色,以表胜利。此绳下面,再结四绳。第一根编制时加上牛毛,绳子上段打三个小结表示三,尾端打个打结一个大结表示十;第二根编制时加上羊毛,上段打五个结,下段打一个大结;第三根加男子的发丝编粗绳,上结三小结,下结一大结;第四根加女子的发丝编细绳,上结二小结,下结一大结。”

此话说完,就有那心思活泛的学子,当即玩起了自己腰间的玉佩绳子,玩的不亦乐乎。而他旁边的长辈,竟然没有出声指责,反而脸含笑意,暗自点头。

“如此,清晰明了,具体形象。”田蜜微微一笑,如此总结,见众人恍然大悟,刚想说话,却闻身后有人抢先接口。

“而且,若是将俘虏杀死了,还可以将绳染上鲜血,以此辨别。”柳长青终于不甘寂寞地插言了,他一双厉目看向田蜜,冷冷道:“绳结之法,并非只姑娘你懂,我劝姑娘还是别白费心机了,直接步入正题吧。”

被这一打岔,众人兴致显然减了很多,瘪了瘪嘴,静默不语。

田蜜只是笑了笑,不与他计较。

“言归正传,”她不与柳长青争辩,根本不理会他冷嘲热讽,而是转过身来,看着众人,继续道:“文字出现以前,先人结绳以记事,而甲骨文出现以后,有关记账事项的文字也开始出现。公元前,已出现了‘账师’称号的命名及职称,其含义,是通过日积月累的零星核算和最终的总结核算,来达到正确考核王朝财政经济收支的目的。”

她只微微一顿,便接道:“七国并列之时,虽然战乱使得经济发展缓慢,民不聊生,但账务上,还是有一定的发展,在原则、法律、方法上,都有一定程度的精进,那个时候就要求记账要平衡、真实、准确,我国最早的法典《法经》更是规定:

在账薄书写真实性和保管方面,会计簿书如果丢失、错讹,与被盗数额同罪。

在记账凭证和印鉴方面,券契如有伪造、更改等情况,重者与盗贼同罪论处,轻者以欺诈论处。

在仓储保管方面,对于账实不符的,区分通盗、责任事故、非责任事故等不同情况进行处理。

在度量衡方面,计量若是不准,视不同情况进行鞭笞;”

少女的声音虽然清清脆脆、悦耳动听,但却并不显得柔弱无力,反而,因她吐词清楚,语调抑扬顿挫,言词铿锵有力,而显得十分凌厉,仿佛从她口中念出来的不是枯燥的文字,而是震慑人心的法典,字字句句如刀如剑,让人忍不住挺直脊梁,倾耳听着,认真的记入心底。

这一次,田蜜没给柳长青打岔的机会,她慢慢走着,下颚微扬,面容肃穆庄重,沉声说着:“至公元两百多年,我国实现了大一统,同时,在账法上,也有了质的飞跃,那便是建立了以‘出、入’为记录符号的三柱记账法,入-出=余。此时,王朝在法制建立中十分重视确立财计方面的规范,更对财计实行分环节控制,在我国财计律法制度史上留下了辉煌的篇章。”

起落有致,掷地有声,闻者无不动容,看向她的眼睛湛然有光。

而她澄透的眸子,却看向柳长青,沉声道:“这三柱之法,也就是魏老四柱之法的前身。”

听到这里,众人便知,田姑娘做了这么多铺垫,关键的时刻,终于到了。(未完待续。。)

ps: 感谢南贤隐士送的香囊和o西楼子o送的平安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