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以彼之道,还施彼身(1 / 2)

 秦地富庶,义渠王比谁都清楚,秦国的那一片片肥沃的稻田,正是他心动的原因之一。但他却从来没有想过自己适不适合这片土地。</p>

这就好比一个生意人,他看到别人贩卖丝绸,只是短短年余时间就赚了大钱。于是,也心动的开始贩卖丝绸,结果亏的一塌糊涂,倾家荡产。</p>

综合起来只有一个原因:他们只是看到了其中的成效,却忽视了当中的辛酸,忽视了自己是否能够象对方一样将秦国的田地种出同秦国一样的粮食。</p>

义渠王的神色惊疑不定。</p>

颜回似乎以成竹在胸,滔滔不绝的说道:“义渠王,在下管理秦地所有的政务,对于秦地的内政那是无所不知。我可以明确的告诉您,我秦地有一十二万户,合计百姓四十三万七千八百九十六人,除去一些商贩、樵夫、工人等零头,平均每人分摊两亩田地,一年便可耕种出八十万亩良田,若收成好,一年的产出的粮食足够秦地所有百姓食用三年以上。由此可见,秦地富庶不假。但是冒昧的问上一句,贵国共有多少百姓?”</p>

“这个……”义渠王实在难以开口。</p>

颜回信心十足的说道:“依照早下计算,贵国百姓不足二十万。其中还因连年打战,以妇孺居多。暂且就算贵国有二十万人劳动力,但这二十万中其中有十五六万以畜牧为生,余下四至五万才真正的依靠种田为生。贵国的耕种技术低下,耕种所得的收成远不如畜牧。仅有这四至五万人,大王要那么多土地有什么用处呢?”</p>

义渠王被说得哑口无言,冷静的开始分析了起来。在他们义渠,真正靠耕种为生的其实才不过两万而已。</p>

“或许你可以说掠夺我们百姓为奴隶,帮助你们耕种。这点,奉劝大王一句,想也别想。我家大王的四十五万大军抽不开身,但也不会让贵国的心愿得逞。在我们吴国有一句话叫做‘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大王出兵之日,秦国所有百姓将会分批撤人汉中和函谷关外,将所有房屋,稻田付之一炬,一个瓦罐也不会留给你们。等到,我家大王平定北地的时候,四十五万大军会夺回这失去的一切,并且让义渠这个国家在历上消失。” 颜回说的斩钉截铁,神色也异常的激动,跟先前的温文尔雅相比,简直是判若两人。</p>

义渠王厉声吼道:“你这是在威胁本王。”</p>

“然也!”颜回高傲的昂着头,神色显得有些傲慢。</p>

义渠王笑了起来,“你真不怕本王杀了你?”</p>

颜回平静的笑道:“在来之前,在下已经做好了死的准备,所以此刻任凭义渠王处治。”</p>

此时此刻,义渠王才真正认真考虑起来,并且已经有了答案。</p>

是非曲直,一切利弊颜回已经分析的透彻,只要静下心来细细一想,便可看出个中利益。,义渠王忽然觉得秦国并非如想想中的那般适合自己,同时,自己入秦已经得不到任何好处。仅仅为了一点点对自己可有可无的土地,自己犯得着惹到姬凌云这个吴国豹子吗?</p>

义渠王尴尬的笑了起来,说道:“上国使者请入座,本王被你说服了,这兵本王不出了。”接着,义渠王对外头喊叫道:“来人,上好酒好菜,本王要款待上国使者。”</p>

“不,义渠王,这兵你要出。” 颜回见义渠王已经服软,微笑着说了一句石破天惊的话来。</p>

“什么?”义渠王也被惊住了,一手掏了掏耳朵,似乎在怀疑自己听错了。</p>

颜回微笑说道:“这话您没有听错,在下也没有说错。这兵要出,但不是对我吴国,而是对匈奴出兵。”</p>

义渠王呆立了半响,神色古怪的看着颜回,不知道自己的士兵为什么突然之间变香了,人人都想利用起来。</p>

颜回知道义渠王并不相信自己,于是说道:“义渠王,对于你来说拥有草场,远远胜于拥有土地。但据我所知,匈奴可是据有草原最丰盛的草场。”</p>

义渠王满心苦笑,话是这么说不错,但也要有实力去拿啊。匈奴强大,谁人不知。吴国强不强大,义渠王远在塞外并不是知道的很清楚,但匈奴的强大却是有目共睹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