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雅静静地道:“一个谢玄成不了气候,万一桓谢两家共生异心呢?”</p>
司马道子轻笑一声,摇头道:“桓谢两家矛盾很深,他们怎么肯走到一起?”</p>
王雅道:“世事难测,不可掉以轻心。”</p>
王忱这个时候说道:“他们本来是不可能走到一起,但是如果琅琊王逼急了,他们就能走到一起!”</p>
司马道子顿时脸色一变。</p>
司马曜语气转而沉重,问道:“你们有什么好主意?你们都是朕的心腹,这个时候,都畅所欲言,不要有顾忌吧。”</p>
王雅道:“只要桓谢不是一条心,就好办,关键选一个合适的传诏之人。这个传诏之人得角色很重要,既要表达陛下的意思,又得当一个合格的说客。”</p>
“谁去最合适?”</p>
“吴郡太守王珣。”</p>
司马曜释然一笑,王雅的心思他明白,王珣在高门士族中颇有威望,又受过桓温的恩,遇过谢安的排挤,却又是一个极忠心的人。由他去宣诏,既能弹压住谢玄,桓石虔也不敢妄动,因道:“速召王珣还京,加侍中,去军前宣诏!”</p>
司马道子一边应承着,一边道:“中书令王献之上表称病还乡,陛下已经准奏,其职由谁接替为好?”</p>
司马曜叹道:“王献之兄弟少有盛名,高迈不羁,风流为一时之冠。可惜王徽之雅性放诞,听说在荆州不务府事,朕征召他为黄门侍郎,竟然弃官越京东归,才华尽有,行止不堪。驸马王献之工草隶,善丹青,高门勋望却能诚心办差,可惜天妒英才,听说病得很厉害,上表说人老思故乡,想回会稽老家,归于山林,行意坚决,朕也不好强留,深为痛惜呀,中书令的人选一定要象子敬那样,名望才学兼备。御弟,你说呢?”</p>
司马道子目光一闪,略带兴奋地道:“王国宝是望族,陛下也说太原王氏世代忠贞,臣举荐王国宝为中书令。”</p>
刚刚推荐王忱主持吏部,又让他兄长出任中书令,司马道子对王家可谓亲眯有加。这里面的风向已经太明显了!</p>
司马曜没说话,半天冒出一句,“太原王氏,也不是就他家一支。”</p>
司马道子不以为然,回道:“陛下,另一支,王恭是个人才,丹阳尹护卫京畿,职责重大,怎么分心宫廷?王国宝虽说书法难与子敬相提并论,可处理政务卓卓有余。”</p>
司马曜沉吟不语,大殿一阵寂静。</p>
王雅心中暗道,王国宝只是个秘书丞,骤升中书令,擢拔未免太急。琅琊王任人唯亲,过分了。自已若表态反对,势必得罪权势正隆的琅琊王和即将升任吏部,大有前途的王忱,思索片刻,王雅徐徐道:“论门第,论书学,论风流,我倒想起一人,不亚于子敬,只不过他不是出自太原王氏,而是琅琊人。”</p>
王忱的脑海中马上浮现出那柄白团扇,不由一笑,王雅已经道出他的姓名,“侍中王珉!”王雅平和的声音继续道:“可让王国宝入补侍中,观其才识,日后叙用,陛下以为如何?”</p>
“嗯!”司马曜未动声色,望着司马道子问道:“你说呢?御弟!”</p>
司马道子咽了咽唾沫,躬身道:“遵旨!”</p>
“对了!“王忱突然说道,“陛下,臣想起一件事情。”</p>
“但说无妨。”</p>
“前些日子,臣得到一个消息,清河崔家的公子崔浩,和昔日大燕国的宰辅张衮,都去了凉州。”(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