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赵家皇帝(1 / 2)

 只见一个二十几岁身穿黄袍之人踱了进来,正是宋度宗赵禥,他本是宋理宗赵昀的皇侄,因理宗无子,所以过继其弟的儿子赵禥,理宗在前几年死后,就由赵禥继了位。他走到段薇茵面前,伸手把她扶起,道:“爱妃请起。”</p>

“谢皇上。”段薇茵站起来,赵禥亲热地挽着她的手,朝她头上看去,道:“爱妃起来得很晚吗?怎么没梳髻?”</p>

段薇茵伸手撑了撑头,装作无力地道:“臣妾今日头晕,睡久了一点,没来得及梳洗,皇上不会怪我吧?”</p>

“爱妃说哪里话?”赵禥脸现关切之情,伸手去摸了摸段薇茵的额头,道:“幸好没有发热,待我传太医来给你看看。”</p>

段薇茵摇摇头道:“不必了,想是昨夜没睡好之故,昨夜说捉拿什么刺客,倒捉拿到臣妾这儿来了。”</p>

赵禥刚在椅子上坐下,微微一惊道:“怎么回事?”</p>

段薇茵道:“臣妾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正睡到半夜,就听到屋外声响,过了一会儿,李宏园就来敲门,说怀疑刺客被我藏起来了,要进来搜屋子。”</p>

赵禥大怒,一拍桌子道:“这个奴才!竟敢如此大胆!我只是让他抓拿刺客,他竟敢擅自来惊扰爱妃,我必不饶他!”</p>

段薇茵道:“他倒也没真敢进来搜,皇上也不必追究了。”</p>

赵禥依然怒气冲冲地道:“这个奴才,恃着有贾太师撑腰,倒是无法无天了。”</p>

段薇茵伸手轻抚赵禥的胸膛,柔声道:“皇上息怒,这等奴才犯不着气坏了龙体。”她顿了顿道:“不知皇上要捉的是什么刺客?”</p>

赵禥道:“我也不太清楚,昨日李宏园向我禀报说昨晚可能会有刺客潜入皇宫,请求调派五千御林军进宫埋伏,我想以防万一,就同意了,今天早上睡来,听太监禀报说昨夜确有刺客潜入皇宫,而且出没之地就在爱妃的住所附近,我担心爱妃,所以一早就赶过来了。”</p>

段薇茵侧身坐在赵禥的身旁,拉着他的手道:“谢皇上关心,不知道可捉到刺客没有?”</p>

赵禥摇摇头道:“据李宏园禀报,还没有捉到,为了安全起见,我已下令加紧搜查,不得随意出入皇宫。”</p>

段薇茵听了,心里不由暗暗焦急,但脸上却丝毫不露,笑道:“皇上不必忧心,想那刺客见皇宫守卫森严,无暇下手,大概已经逃出去了。”</p>

赵禥道:“但愿如此,听说此人神勇无敌,乃蒙古第一将军,要是还在皇宫之内,朕当真寝食难安了。”</p>

段薇茵眼珠一转道:“皇宫内出了此等大事,贾太师有什么捉拿刺客的良策没有?”</p>

“他?”赵禥苦笑了一下,道:“前天杀了柳府通番卖国的子孙后,贾太师就请辞告老归田,说自己年事已高,不能再当重任了,如今也许正在哪个地方风liu快活呢,哪里还理会皇宫出什么乱子!”</p>

萧峰在柜子里听到赵禥提到柳如浪时,还特意加了通番卖国的帽子,实在气得肺都炸了,但他已答应段薇茵不杀赵禥,只得紧紧地握着拳头不作声。</p>

段薇茵本想探听贾似道的死讯,谁知这个当皇帝的却一点儿不知,她睁大眼睛道:“皇上,贾太师告老归田,您准奏了吗?”</p>

</p>

赵禥眉头紧皱道:“朕本待准奏的,贾似道把持朝政二十余年,我一直想找机会释了他的大权,但前天刚提出告老,昨天湖北边关的快马就来报,说忽必烈亲率十万大军,正在急攻下沱,昨日我与众臣商议了半天,他们之中竟没有一人能提出一言半语的御兵之策,更不用说为国家慷既赴任,领兵出征了。”他颓丧地摇摇头,“没办法,太后说只好再请贾太师回来,在和蒙古人作战中,只有他打了个鄂州大捷,确是为我大宋立下了汗马功劳。”</p>

萧峰一听,差点儿气晕过去,当初在鄂州自己顾念大宋的议和之举,竟被贾似道无耻地说成了大捷,还瞒住了整个朝延,这个昏君真假不分,竟以贾似道为大功臣。但忽必烈刚攻下大理,这么快又转攻湖北了吗?蒙古后方不稳,按说忽必烈不会如此冒进。</p>

段薇茵心想:“贾似道早已死于非命,哪里还能抗蒙。”她试探着问:“难道整个朝延,除了贾似道,再无人能当抗蒙大任了吗?”</p>

赵禥长叹一声道:“没有了,今日朕说到口水都干了,还是没有一个人敢站出来说一句话,生怕要领兵到前线去打仗。上回鄂州被围,贾太师虽是骑虎难下,被迫领兵督战,但他总还是去了鄂州,而且还打了胜仗。”</p>

萧峰想起在鄂州城贾似道被吓得抱头鼠窜的样子,这个皇帝竟在一年后还念念不忘他的“功劳”,实是可笑之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