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字与剑诀(1 / 2)

 老人找来钥匙,打开了门。

这房间很小,只有三十多平米,中间三个书架上整齐地摆放着书。四边是走廊,除此之外,也没有多余的空间了。

门一开,一股尘封的气息扑面而来。

老人告诫道:“这个地方太久没开了,里面也没有窗子通风,空气可能不太好,你可以等会儿再进去,等里面的空气流通一下。”

方超应了,目送老人转身离开,又等了几分钟,感觉不是那么闷了,才踏足进去。

里面果然尽是古籍,大多是古老的线装本,因年代太久,加上以前被人动过,书页之间已经显得零乱。

方超顺着书名看过去,发现这书架上的书并没有分类,各种类别都有,出版的年代更是久远,有些甚至是华夏历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面世的,可能到现在已经是孤本也说不定。

方超翻的更是小心翼翼,生怕一不小心将这书页弄乱了不好整理。

“嗯?这本书竟然没有名字?这样也能出版?”

方超两排书架看完,看到一本黄色封皮的书,上面没有书名,也无作者与出版社,不知是怎么出来的。

翻开一看,上面写着尽是奇闻轶事,看内容是仿聊斋笔法写的华夏民国时候的事情。不过作者的文笔不佳,夹杂着土话方言,方超看起来也是微微皱眉。

“难怪什么信息也没有?这样的书能出版也卖不出去啊,恐怕是谁人想试试当作家的滋味写了书自己找门路出版的……咦,这一篇……”

方超看得吃力,正准备合上,眼光一瞥间,看到下一篇的几个字:“……仙人……”

世俗所谓的仙人,应该大多数指的就是修真者,只是普通民夫不懂区别,见了道法神通,就以仙人称呼。这一点方超自然明白,不过看到这文里面提到修真者,方超顿时来了兴趣,仔细观看起来。

里面文理不是很通顺,不过故事的内容方超却是看懂了。大致意思是,作者有个朋友种了一大片果树,但是连续干旱,快要枯死了,这时候遇到一个仙人,仙人写了一个字,往天上一丢,倾刻之间,雨下如注,连绵三百里,救了那朋友的果园。而作者当时正好在场,所以记录下这件事。

“唉,若是神通秘境的修士,弄个水系的法诀,求雨也不是难事。”方超明白其中的伎俩,倒也不以为异,随手把书页往后翻。

“这!”

饶是方超心志坚定,也是浑身一震,差点将手中的书掉下来。

后面这一页,上面只有一个大字,白纸黑字,虽然因时间的关系,看上去没有那么清晰,但是一笔一划还是很好辨认。

此字方超并不认识,但是已经可以确认,与药王经上的字是同一种。

这种写法太过独特,似字非字,似符非符,似象形非象形,在方超的印象中,只有这一种字才会这样。所以他一眼就看出来。

再把书往后翻,上面作者解释着,这就是仙人当时所写的字,他凭着记忆画出来。再往后仙人就消失,所记的也就是一些寻常的轶事了。

方超将书合上,心中如响鼓在擂,砰砰作响。他实在没有想到,会在这样一本笔记里得到想要的线索。一时之间,方超对记录下这事的人以及管理图书让自己进来的老人都是充满了感激。

虽然还不能将药王经破译,但是已经能够确定知道,这种文字在修真界有人会,并且会的人应该还不少。

只是方超微微奇怪,自己前世倒也结交了一些修真界的朋友,其中不乏名门大派,却没有见识过他们使用这种文字。

“或许是当时他们行走在世俗,世俗界的武者与修真者混杂,自然是用华夏的通用语交流比较方便。”

这么想着,方超也就释然。

将书放好,方超心中因为有了方向,一下子觉得轻松了不少。

继续看最后一排书,方超看的仔细了不少,不过却尽是一些杂书,没有与此相关的了。

又是两个小时过去,方超翻完了最后一本书,他长长地吐了一口气,带着满意的心情,转身准备离开。

哧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