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4 儒圣,道心!(1 / 2)

 “咔嚓!”</p>

整颗星球就像西瓜一样被劈开了……</p>

那女人接下来突然出现在距离他一米的距离,手里依旧握着那把长剑,指着他的喉咙,剑尖距离他的喉咙只有零点零一毫米……</p>

他一脸蒙逼的瑟瑟发抖。</p>

突然……</p>

当啷一声。</p>

那把长剑掉在了地上,这个女人瞬间闪现到他面前,猝不及防的亲了他一口。</p>

……</p>

“我去!”</p>

姜小白一个激灵从睡梦中醒来,大口的喘息。</p>

“恩公,怎么了!”</p>

文雯直接飘过来落到姜小白身边,关切的问道。</p>

姜小白揉了揉眼睛,顺手摸了下额头,额头上居然渗出淡淡的汗珠。</p>

“你大爷的……太TM吓人了。”</p>

姜小白嘀咕了句。</p>

“恩公您梦见什么了?怎么吓人了?”</p>

文雯一脸好奇。</p>

“没什么……”</p>

姜小白摆了摆手。</p>

“恩公,您一定是这阵子太幸苦了。要不我上来陪陪你?我听说有时候,男人需要一个母亲一样的温暖怀抱,也许恩公把头放在我的怀里,就能让你慢慢平静下来。”</p>

</p>

文雯眨了眨眼睛。</p>

“你一个灵体连肉身都没有哪里来的温暖?”</p>

姜小白白了一眼文雯。</p>

“恩公,我现在的灵体状态和普通人类基本没多大区别吧,再者我都修炼了好几百年了,差一点契机就成重塑肉身……您就可怜可怜我好吗?”</p>

文雯一副可怜巴巴的表情。</p>

“看你的表现吧……不说了,给我拿几本书过来。”</p>

姜小白摆了摆手。</p>

“好多好的……”</p>

文雯急忙走过去,抱了一摞书回到姜小白的跟前,递给他,这是几本用古埃及字写的著作,因为他精通了兽语,能和各种各样的动物沟通交流,而人类从某种意义上讲只是更高级一点儿的动物,所以这些语言文字对他没有任何难度,之后稍微熟悉一下后就能像阅读汉字和英语一样飞快了。</p>

这本书的内容是高等物理和数学,理论上讲,当前世界上的物理知识和数学知识他完全掌握了,就算爱因斯坦和牛顿复活站到他面前,他都能辩的他们哑口无言。但是让他震惊的是,几千年前的古埃及金字塔里面的物理知识和数学知识让他无法理解。</p>

就在他一头雾水,决定放弃理解只作阅读刷经验的时候,脑海里面突然一亮,那就是假如这些物理数学知识的基数是建立在另外一种基础上时,貌似就非常好理解了。</p>

“都是些什么书嘛!我这知识渊博程度达到地球第一人就行了,难不成还要达到全宇宙第一人?”</p>

姜小白匀速的翻动书页,很快就看完了一本书,接着开始看另外一本书,眨眼间就是半小时过去了,文雯拿来的一摞书看完了,文雯又去抱了一摞书放在姜小白的跟前。</p>

这一摞书居然是华国古代的儒家经典。</p>

“功法?修炼?”</p>

姜小白眉头一皱,儒家经典主要不是四书五经,怎么还有功法和修炼?他有些疑惑,打开了其中一本书。</p>

看着看着,眼睛越来越明亮了,这完全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呀……</p>

以心性修养为主要对象,其全体大用,均以心性为本。下手在此,了手补在此。</p>

佛家以“明心见性”为工夫,为头脑,道家以“炼心炼性”为工夫,为头脑,儒家以“存心养性”为工夫,为头脑。《大学》提“正心诚意”,《中庸》提“率性尽性”,孟子除提“存心养性”外,又提“尽心”。然此数者,以单提“存心养性”四字较为浅明,最切易入。</p>

“这是修心!”</p>

姜小白在这一瞬间有种茅塞顿开的感觉。这儒修简直就是为了他量身打造的一般。</p>

何为修炼?“存心”者,存其本心也;“养性”者,养其本性也,亦即养其天心天性也。人与天俱来之本来心性,无不纯乎至善。故只须存养之勿失,勿为后天境地与乎物欲意念所转,便自可入於圣地而与天合。</p>

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p>

存心为尽心之本,养性为尽性之本。</p>

《中庸》除开宗明义标提“天命之谓之性,率性之谓道”外,其言以至诚尽性时曰:“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p>

此明示人以如能修其率性尽性工夫,扩而充之,即可与天地参。这全是一套从本质上诠释修行境界“天人合一”。</p>

存心养性,不但为尽心尽性之本,且亦为炼心炼性与明心见性之不可欠缺的工夫。道家之炼心炼性,固须从存养下手;即佛家之明心见性亦然,不存之何以得明?不养之何以得见?且也,明之之后,犹须存之;见之之后,犹须养之,久而弥光。不然,修证工夫,于证得明见之后,固可立地成佛,然于明见之后,亦可立地失之。夫心性之存养,即于成圣成道成佛以后,仍不可有一时之失,不可有一念之动……稍一懈怠,此心一放,即尔败之。故必须守而勿失,死而后已方可。</p>

“好一个存心养性!”</p>

姜小白的眼睛更加明亮。</p>

历来儒家中人,喜欢剽袭佛家明心见性之旨以为用,殊不知儒门更有最上乘心法教义!</p>

越是看到这里,姜小白越是感悟深刻,他的看书之道从某种角度来讲,不就是一种修行?夫修圣人之道,贵先立乎其本!本立而道生。本者何?心是也。心为人之主宰,亦为宇宙天地万物之主宰。故象山与阳。明继程、朱二子倡“性即理”说之后,力倡“心即理”。象山之“宇宙即吾心,吾心即宇宙”,及儒门“天地万物人我一体”,与明道“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之说,较之佛家“即心即佛,即佛即心”与“佛即众生,众生即佛”等心佛一体、佛与众生一体之说,实深为高远矣!</p>

惟欲真能达到宇宙与吾心一体及天地万物人我一体之无上境界,不能说以会得此理、说得此理即能达到,须从心地上性地上切实作工夫,脚跟确实踏到;且能在工夫上契得“心与物冥、理与事冥、性与道冥、道与天冥”之神圣境界,浑然一片性光流行,心光流行;无内外,无将迎,无物我,无动静;此则已至由太极而无极境界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