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太一经》(2 / 2)

太史绍将竹简缓缓放下,将书简里的内容和记忆里的细细对比。手中的这一卷明显多了很多结社集会的内容,比如说提到了一种多人健身舞蹈。

沉默良久,太史绍才抬起头来,对面前的一名道士道:“多谢道友了,经书已经记下,绍受益匪浅。”

“如此甚好。”那道士将经书收起,放到盒子里:“道友可有疑惑?今夜月色不错,正是论道的好时机。”

“绍正有一疑问。余尝在长宁有幸读过《太一经》其中几卷,比道友手中经书少了很多内容,但读来却也通顺。不知道友手中的经书可是完本?”

“正是!”那道士一笑:“我这本乃是太一道主在十年前编纂完成,统一分发到各郡的太一道观,绝错不了。”

“那还请道友赐教。”太史绍捋着自己的胡子。

这里面绝对有问题!

太史绍一边捋着胡子,一边思考起来。太一道可不是什么小教,前几年因为信教的人数过多,声势浩大,被九卿提议进行管控。

当时九卿就呈上了太一道的经书《太一经》,今上看完之后,觉得教义没有什么问题,是实打实的善教。再加上太一道也确实大规模地施药救人,于国有益,也就任由它发展了。

有今上的默许,太一道的发展速度更是快了不少,如今已经成为了信徒数百万,遍及大晋三十余郡的大教。

而作为史官,太史绍读的《太一经》,正是今上读过的那一份。现在面前这道士居然说他这才是全本,而且还是按郡分发的?

这就离谱了啊!到底是谁这么胆大,居然敢蒙蔽圣听!

而且删减的内容,还是集会、结社的那一部分,这明显是在削弱太一道的攻击性,要给今上营造安全感。

“这太一道到底是哪一家的后手?大手笔啊。且不说太一道的布局,光是朝堂上让今上变成个瞎子,就需要大批内侍、侍中侍郎、守宫令等等重要位置的支持。如此来说,起码得是大晋前十的世家才有这个能力。”太史绍一边和面前的道士论道,一边思索起来。

面前这个道士也不是一般人,对《太一经》显然有许多深入的理解。随着论题的逐渐深入,太史绍越发觉得吃力了。

摇了摇脑袋,太史绍直接开启了自己的天赋,然后回忆了一遍之前竹简的内容。

“道友居然有天赋!”道士感觉到一股能量从太史绍身上爆发,惊异道。

“呵呵,融会贯通而已,只能用来读读书罢了。”太史绍温和地笑着,然后趁着自己思维速度加快,立刻讲解起自己的感悟。

只不过太史绍面色激动,嘴上说的头头是道,心却沉了下去。这道士自己没有天赋,但是却能认出天赋来。

该不会是某个世家派出来搞事的庶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