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乌家大少爷(1 / 2)

鬼神秘案 何客霞 0 字 2021-09-09

 “你莫看我们今天儿勒克房子烂朽朽的,屋头逗只得勒块先人板板儿还看得过切;以前你祖祖的祖祖住的房子在周围团转是数一数二的,房子又大,屋基嘿好;多们大的院坝,院坝边边儿是一条大石板铺的梯坎儿,两边多大两根树子,一根是核桃树,一根是恨儿树。”

那块“先人板板儿”厚重结实,刷着一层黑漆,曾祖父与曾祖母两个经常擦拭,依然铮光瓦亮。这祖宗牌位上写着我家祖上的名讳:乌天赐。然而一旦祖父问及乌天赐是谁,曾祖父便张口结舌,不知所云,说不清这乌天赐是自己哪一辈祖先。

我曾祖父姓乌,字承嗣,那时候可是十里八乡有头有脸的人物,说明白点就是凭着自己读了几年私塾,算是半个秀才。他一直与当地的头面人物挂着点关系,又能说会道,终于混到保长的位置。我祖父后来说,曾祖父一辈子后悔的事就是当时没看准时事,先是过于相信“蒋委员长”,后来却又不问世事,以至抗战以后家道中落。

我祖父是保长的儿子,自然面子也颇风光。虽然当时保长有那么点权力,但乌保长却是个本本分分的人,主要是祖上遗风端正,从不坑蒙拐骗,一直信奉祖宗传下来的金玉良言:“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吟诗作赋那是正理,“脸朝黄土背朝天”去拿锄头耙子那是没得出息的。

然而几辈人下来都没有混上一官半职,直到我曾祖父这一代,总算是混出了点人样儿,当上了保长。于是在乡里乡亲眼中也都有了一幅艳羡的神色,时常可以接受别人的巴结讨好。

那时候国民党为了清剿大巴山的红色根据地,闹得很凶,但乌保长却始终是明哲保身,置身事外。他固执地认为“中国人不应该打中国人,要打逗去打小日本”。凭着这条他一直保持着中立,大巴山上红军的游击队也曾找上门来,乌保长捐了些钱财米粮就没有再与游击队来往。

蒙了祖上的福荫,乌保长读了一辈子书,自然也免不了苛求我祖父,还专门给他请了一个私塾先生。俗语道:“皇帝重长子,百姓爱幺儿。”我祖父是家中的独苗,“香炉钵钵儿”,自然成了父母眼里的心肝宝贝。

私塾先生倾心教诲,我祖父本又心性聪敏,到他十八岁上,已然学有所成,虽不能称才高八斗,却也可说文采出众。其时科举早已废出,我祖父除了不写八股文之外,其余古体诗、近体诗、格律诗、长短句、对联等无一不精,连教我祖父的私塾先生都说,我祖父是他五十年教书生涯中最聪明的一个,“脑壳儿空哨得很”。

当然我祖父的文化水平与我这半吊子货色是不可相提并论的,那可真成了班门耍斧子,孔门吊书袋。此中缘由,与后来我家中发生的重大变故有莫大干系,暂且按下不表。

因为我曾祖父是保长的缘故,有不少媒婆看中了他的独生宝贝儿子,总是托人来说:“乌保长嘎,你老太爷呵嗨啊……啧啧……您家少爷定了亲事没得?啊!还没有嗦?勒个事你逗交给我办好了,我给你家少爷说的勒姑娘儿,长得鼻子是鼻子,眼睛是睛睛,嘿有默子……你问她会不会住屋头的事啊?你放心嘛,人家勒姑娘儿是上得厅堂,入得厨房,织麻纺线,裁剪衣裳,样样都会……”给老子这媒婆的嘴就是会说,说得乌保长一高兴,便让这媒婆叫了姑娘上门相亲。

谁知他宝贝儿子一看就直摇头,不是说这个太土气,那个长相难看;就是说这个太胖,那个又太瘦。总之左右不如意,把兴高采烈而来的媒婆一个个气得险些跳河无疾而终。直到众媒婆无一例外的乘兴而来,大败而归,个个倒足了霉头,叫苦连天之后,大家这才弄明白乌家少爷不是个省油的灯,然而这走马灯一般的相亲仍然毫无结果。幸好乌保长只有一个宝贝儿子,如果多生几个这样的,那还不得给活活气死?

现在我想起来也觉得并不奇怪,以我祖父的才学,他那是要找个知书达理的女子,古语说得好:“才子配佳人。”我祖父可能是抽空读了些“才子佳人”的歪书,加之书上有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而教书先生是不来讲解这后一句的意思的。那他就会胡思乱想起来,推究起来他可能就受了这方面的影响,眼睛长到了头顶上,一般的姑娘根本不在他眼里面。

我曾祖母乌叶氏贤惠能干,忙里忙外,将乌家整治得井井有条。除了种地种菜养猪养蚕之外,还养了成群的鸡鸭和一头牛。乌光宗平日里闲空时也帮着母亲种地,挑水施肥,放牛割草,所以身体并不似一般书生般柔弱,长得颇为壮健。但农活干得多了,父母又觉得他是“秀才”,干农活太丢面子,因此只是让乌光宗就近干些母亲欠体力的活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