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新帝的疑问,冯去疾和章邯两人对视。</p>
“臣以为,需要一年的时间。”</p>
扶苏又问章邯:</p>
“一年的时间,是否绰绰有余了呢。”</p>
章邯主动道:</p>
“陛下,臣以为非两年之久难以完成。”</p>
扶苏听了,自然皱眉。</p>
“七十万刑徒,至今尚未建成墓地,甚至于封墓却还需要整整两年时间。”</p>
“陛下息怒,但是单是两年之期,都有逾期的可能。”</p>
“为何会这样?”</p>
“启禀陛下,这陵墓曾被三次扩建,每一次扩建,都意味着推到重来,耗费不少人力物力;而这主墓的最新设计修建,却始于七年前,大量的丹砂注入,更耗费了无数人力。而且刑徒们长期劳苦,积弱积老,很有一部分人已经不适宜在陵墓之中为事。”</p>
扶苏皱皱眉。</p>
“丞相——”</p>
“臣在。”</p>
“朕尚未登基,但是却已经拟好要颁布的第一道诏令。朕要于陵墓封墓之日大赦骊山刑徒,汝以为如何?”</p>
“臣以为陛下此举甚为妥当。陛下如今尚未登基,便想着给骊山刑徒施恩,天下百姓闻之,必定人心集附于陛下。”</p>
“既然如此。章邯,我给你一年的时间,完成陵墓的修葺。告诉那些刑徒,他们修建陵墓有功,朕到时会酌情封赏他们。未得先帝先帝临幸的宫女,朕到会逐出宫门,让他们婚配;另外,修建陵墓有功的工匠,也将得到优厚待遇。”</p>
尚未正式登基,所以扶苏现在还不能自称朕。</p>
章邯听了,眉头一皱,还是重重道:</p>
“臣代七十万刑徒谢陛下。”</p>
冯去疾听了,便觉得这皇帝确实有两下子。</p>
而且,比起先帝,扶苏更有优势,仁义之名在外。</p>
“这封墓的事情,暂且这样定下。另外,先帝在世时,曾明言要以陶俑代替千军万马,以陪陛下长眠于地下。生殉之制虽然已经被废除,但是我君父乃始皇帝,万古五一,德高三皇,功过五帝。千军万马陪葬,未免伤帝国元气;但是还是需要有勋贵陪葬。”</p>
冯去疾听到这里,自然心头一震。</p>
这勋贵陪葬,可是要活人。</p>
“而骊山馆舍之中,皆为六国宗室之后,其中多有不服我秦国者。像那韩国公子韩成,更姓之后,依旧不服我秦。”</p>
冯去疾听了,心头猛地一震。</p>
这连皇帝陛下都不想对同宗同源之人下狠手,陛下这样怕是不妥吧!</p>
扶苏又道:</p>
“六国之后,蠢蠢欲动,多有不肯归顺我秦者。君父在世时,东巡六国之地,遭遇多次刺杀,至今还未将人捉拿归案。我如今方才继位,就是要用这六国王室之后陪葬我君父给那些意图作乱之人一个警告。”</p>
“冯去疾——汝以为如何?”</p>
看来陛下早就想好了这些事,他这个时候若是说些不好的话,可不是和太子做对吗。</p>
而且新帝明显是想要用这种方式在天下立威。</p>
施恩刑徒,然后再用杀戮给六国王室提个醒。</p>
在这种情况下,冯去疾只好跟着新帝的思路走。</p>
冯去疾战战兢兢道:</p>
“陛下所言甚是,六国之后,确实有人心生复辟之意,如今陛下刚立,也确实需要采取行动向天下人表明陛下的志向。”</p>
内殿的人絮絮叨叨说着,明显是在议论国事。</p>
蒙恬蒙毅都在外殿侯着。</p>
蒙毅自然对此事有些想法。</p>
陛下今日已经多次召了冯去疾、王戊,还有章邯,似乎是在议论大事,但是却不叫我兄长入内,这是何故。</p>
难道新帝不知道,先帝临终之前,最后召见的是他兄长吗。</p>
先帝可是有遗命在,要他的兄长蒙恬为新帝的肱骨之臣。</p>
蒙恬倒是还没有往那个地方去想,他想的是,让诸公子以守灵为名,留在咸阳,不许再返回边疆。</p>
蒙恬害怕扶苏再动起分封的心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