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的那天,索尼来送行,这一送,是送佛送到西,他亲率三千铁骑,送他们返回宁远!
确保了行途安全,黄台吉太清楚他的那些亲戚们的德性了,如果马绍愉还是来时的小队,只怕会消失在荒野上,发生无头公案!
在大清亲贵王公中,蕴藏着一股无法无天的暗流,他们喜欢战争,并不想双方和平,黄台吉防的就是他们。
如此马绍愉顺利地回到宁远,与索尼依依惜别,感谢他的支持与帮助,马绍愉拉着索尼的手,忘情地道:“我真的没想到会遇到象你这样的朋友,谢谢你!”
索尼也彬彬有礼地道:“一切都是陛下的旨意,我照旨意办事而已,但愿两国和平,不再交兵!”
这是历史上,明清两国极为少见的和睦现象,但无论是黄台吉还是索尼,他们做梦也没想到,一付好心都给狗吃了……
听闻达成协议,吴三桂十分欣慰。
和谈没开始前,他惶惶不可终日,不知道哪一天北虏大军兵临城下,宁远三杰都挡不住北虏,他吴三桂一个小将能够对抗北虏?
投降就是贰臣,骂名永世。
不投降就是死,让吴三桂怎么心甘!
马绍愉将双方谈的条约文书复件及黄台吉的信交给吴三桂,吴三桂立即着以“八百里加急”向京城急报。
……
很快地,文件书信到达了兵部尚书陈新甲书房案头上,陈新甲一目十行地看过了双方约定的和谈条件,笑意显露在他的脸上!
他再拆开黄台吉的书信来看,却是汉字,乃是黄台吉的口授,他人书写,盖上黄台吉的印玺,都不用翻译,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黄台吉的诚意。
黄台吉在明朝皇帝的信中说:“予位以来,蒙天眷佑,自东北海滨迄西北海滨,其间使犬使鹿之邦,产黑狐黑貂之地,不事耕种渔猎为生之俗,厄鲁特部以至难河源,在在臣服,蒙古及朝鲜悉入版图。乃昭告天地,受号称尊,国号大清,改元崇德。我军每入尔境,辄克城陷阵。
然予仍愿和好者,特为亿兆生灵计耳。若尔国诚也和好,自兹以后,宿冤尽释,尊卑之别,何必较云……
两国有吉凶大事,则当遣使交相庆吊。每岁贵国馈黄金万两、白金百万,我国馈人参千斤,貂皮千张。
若我国满洲、蒙古、汉人及朝鲜人等有叛逃至贵国者,当遣还我国;贵国人又逃叛至我国者,亦遣还贵国。
宁远双树堡中间止岭为贵国界,塔山为我国界,以连山为适中之地,两国俱于此互市,自宁远双树堡土岭界北至宁远北台,直抵山海关长城一带,若我国人又越入及贵国有人越出者,俱加稽察,按律处死,或两国有人乘船捕鱼海中来往者,尔国自宁远双树堡中间止岭沿海至黄城岛以西为界,我国与黄城岛东为界,若两国有越境妄行者亦俱察出处死。
愿如书中所言,以成和好,则我两人或亲誓天地,或各遣大臣代誓。”
从信里解读,黄台吉重申了议和的诚心,劝明朝为双方百姓考虑,尽快实现议和。他还表示,大清疆止已经十分广大,不会觊觎明朝中原之地。且为了实现议和,黄台吉可不计尊卑,言外之意就是一旦议和达成,黄台吉甚至可以取消帝号,向明朝称臣。在清军入关灭明十拿九稳的情况下,黄台吉做出这么大让步来,无论如何也不能说是虚假的。
因为他没必要这么说!
陈新甲极为兴奋,拿起了黄台吉的信,奔入书房内间,写起奏折。
他是举人出身,为了表示自己的不俗与能耐,书房造得较大,墙边书架装满了书,分为内外两间。
内间往往用来写奏折,有一些机密文档,外间则用来读书、会客,刚才他接到宁远来的文书迫不及待打来开看,是在外间,明清的和约也放在了外间书桌上。
在他于书房内间奋笔疾书时,一道人影闪进了他的书房外间,翻阅书桌上的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