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哥的传说(1 / 2)

 四年前,当踏入大学校门的那一天,陆文轩以为自己已经长大。然而毕业半年之后的今天,陆文轩才发现,自己还未长大。

闻其名,观其人,陆文轩往往给人一种文质彬彬又潇洒倜傥的感觉。不过了解陆文轩的人都知道,他的人品实在跟“文质彬彬”、“潇洒倜傥”毫无关系。

“我就知道,当年高考前发烧就是上天暗示我不要去高考的!”自从大学毕业之后,陆文轩总喜欢来上这么一句,并且一直想不通当年发烧烧的头昏脑胀的自己怎么竟然还考上了大学。

像许多找不到理想的工作的大学毕业生一样,陆文轩越来越对那“荒废”的四年青春后悔不迭。好在每天在人才市场里总能看到一群又一群的找不到工作的同类,陆文轩的心理平衡不少。

除了工作,终身大事也是陆文轩头痛的事情。尽管单身汉比之人才市场里的同类也不会少,但陆文轩的心理却难以平衡。特别是与一对恋人同住一个屋檐下之后。

这一对恋人,男的是陆文轩的大学室友安舞阳,女的是陆文轩一直很感兴趣的大学校友孟洁。当年他和安舞阳同时喜欢上了孟洁,之后二人决定公平竞争。

后来,陆文轩一败涂地。

据陆文轩自己所言,他是觉得朋友和女人相比,显然朋友更重要,所以忍痛割爱,把孟洁让给了安舞阳。而且还经常跟安舞阳数落孟洁的诸多不是,以证明自己不是“技不如人”,只是“多多承让”了。

再后来,陆文轩越来越觉得孟洁太适合做个终身伴侣了,以至于每每看到安舞阳和孟洁出双入对便哀叹不止。

陆文轩想不通,当初也没觉得孟洁有多好,怎么现在甚至对她情有独钟呢?难道说别人锅里的菜才是香的?等到宿舍里其他的室友陆续有了女朋友并且常带回宿舍炫耀之后,陆文轩愕然发现,这些室友的女朋友都是那么优秀,每一个都令自己“垂涎三尺”。

可令陆文轩不解的是,其中一个室友的女友,当年还追过自己,自己是何等不屑一顾,为何现在却又觉得她很不错呢?

经过认真的研究,并且翻阅了众多相关书籍之后,陆文轩怀疑自己是不是对“人qi”有比较特别的爱好。他把这个严重的问题跟几个室友一起探讨,安舞阳等人惊呼“人qi控”。后来的结果是室友们再也不带女友来宿舍炫耀了。因为陆文轩经常跟室友们吹嘘自己泡妞的技术如何了得,而且室友们的女友对陆文轩确实还颇有好感。

防患于未然,不带女友出现是最稳妥的办法。

因为陆文轩的存在,宿舍里其他人谈恋爱都像搞地下活动一样背着陆文轩,除了安舞阳。安舞阳这人颇有自信,他坚信孟洁对自己忠贞不二。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陆文轩“人qi控”的嗜好渐渐在校园里传开,又经过诸多闲着没事儿并且口才了得的好事者的杜撰,陆文轩成了“专门勾引人qi并且手段高超无往不利的高手”,一时间名声大噪,甚至得一雅号:人qi杀手。

从那之后,大学里几乎所有女人都对陆文轩敬而远之,包括已经到了更年期的女清洁工。从而导致本想在大学的最后一年领一个女朋友回家结婚的陆文轩一无所获。不过陆文轩倒是收了好几个“徒子徒孙”。偶尔会有一些学弟慕名找到陆文轩,向他请教泡妞的绝招。让旁人惊讶的是,那些学弟被陆文轩“指点迷津”后竟然真的都泡到了妞。

更让旁人感叹的是陆文轩毕业离校那天,学校里凡是有女友的男生都大松了一口气。

虽然没有寻觅到自己的终身伴侣,但陆文轩在毕业晚会上仍旧颇为自豪的对着众人说:“哥虽然走了,但这里依然会流传着哥的传说。”

对此,无人质疑。因为这不是一句俏皮话,更不是夸夸其谈。“人qi杀手”的名号,确实响当当。

作为一个名人,一个传说中的“人qi杀手”,对于当年惨败于安舞阳手中的事情,陆文轩一直耿耿于怀。即使孟洁已经跟了安舞阳一年多——毕业半年之后的今天,陆文轩仍然时常试图挽救自己的“爱情”。

******

周日的下午,北风咧咧,将近年底的严寒让人不愿出门。陆文轩杵在安舞阳和孟洁的房间里,抽了一口烟,看看正趴在电脑前玩游戏的安舞阳,撇撇嘴,对旁边低头看书的孟洁说道:“我说孟洁啊,时间匆匆如流水,青春岁月去无痕。终身大事你可要考虑清楚,与其嫁给安舞阳这个变态,不如……”

“嘿!”安舞阳从显示器前抬起头,看着陆文轩哭笑不得,“我怎么变态了我?”

陆文轩愣了一下,损人常用“变态”是他的习惯,至于安舞阳哪里变态,他倒是没想过。视线落在电脑显示器上,安舞阳的游戏人物正在那砍杀着怪物练级。陆文轩脑中灵感忽现,摆出一脸的厌恶,“你觉得你还不够变态吗?”

孟洁从书中抬起头,颇感兴趣的看着陆文轩。

陆文轩冲着孟洁痛心疾首的说道,“孟洁你看,这小子一个大男人,玩游戏竟然玩男号,这有多变态啊?!”

“呃?难道男人玩儿女号才正常?”孟洁好笑的问道。

“那当然!”陆文轩道,“你想想,一个大男人,整天对着一个虚拟的男人乐此不疲,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他对这个虚拟的男人很感兴趣。唉……”陆文轩摇摇头,又咂了两下嘴:“换作是我,整天看着一个男人在脸前蹦跶,非得吐死不可。”

孟洁眼一睁,眨了一下,想笑,又笑不出来,转脸看看安舞阳,抽了一下嘴角,道:“他说的好像有点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