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奸生子(1 / 2)

 处理完曹玮的事,刘太后和赵祯继续听陈琳读其他的奏折,不知不觉间,一个上午就过去了,然后母子俩又是午膳、休息,到了下午未时,刘娥才回了自己的福宁殿。

送走了刘太后,赵祯暗自舒了口气,回到文德殿,赵祯摘下头上的帽冠扔给陈琳,直接往御座上一靠,舒服的呻吟了几声。他像个东京街头上的闲汉一样,就这么躺在御座上,哪还有点那个严谨的官家形象。陈琳见怪不怪,仿佛没有看见一样,依旧捧着拂尘当他的背景板。赵祯闭上眼睛,假寐了一会,突然他抬起头,冲着门外喊了一嗓子。

守在殿外的张茂实听到赵祯唤他,立刻进来向赵祯请示有何吩咐,赵祯却坐起来,指指旁边的锦凳,让他坐在一旁说话。张茂实吓了一跳,这可是宰执才能受到的礼遇,他一个小小的阁门祇侯如何受得起?张茂实连忙推辞不敢,赵祯却是不允,逼着他坐下。张茂实推脱不掉,惶惶不安坐下后,小心问道:“官家,是不是微臣做错什么事了?”

赵祯不耐烦的说道:“别乱想,朕心里憋得慌,只想找个人聊聊。你成天谨小慎微,能做错什么!每天一大早就行礼如仪,生怕行差踏错。说句实话,你跟朕如今是越来越生分了,朕不明白从什么时候开始会变成这样?难道朕对你很苛刻么?朕可一直把你当作兄弟啊!”

“微臣不敢!”张茂实吓得立马拜伏在地,连连叩首,”以前臣年轻不懂事,请皇上恕罪。”

赵祯忽然暴怒,一脚踹在他的肩膀上,斥道:“就是这个样子,就是这个样子!你每天拜来拜去,朕又不是庙里的泥菩萨,你烦不烦啊?给朕滚出去!”

张茂实如蒙大赦。立马磕了一个头,连滚带爬的跑了出去。赵祯气得嘴角哆嗦,指着他的背影问陈琳:“为什么会这样,朕有这么可怕吗?张茂实以前不这样啊,最近中了什么邪?”

陈琳笑了笑,揶揄道:“官家一向仁慈,老奴以为并不可怕,可是流言可怕啊!这孩子,最近被那些风言风语给吓坏了。”

“何解?”赵祯忙问。

“呵呵,”陈琳笑了,戏谑道,”有人因张茂实生长于宫禁中,宫廷内外有人怀疑他是先帝的私生子,市井小民难以分辨真伪,结果越传越离谱,不知怎的传到了他的耳朵里,官家你说他怕不怕?”

“原来如此,怪不得朕觉得他最近有些不对劲。”赵祯一拍额头,骂道,“庸人自扰!他越一副如履薄冰的样子,外面就传得越凶。流言止于智者,二十几岁的人了,这点道理还不明白。”

“官家说得是!这种事情越是去澄清,越是说不明白。人啊,本性都是善忘的。只要不予理会,时间长了,人们自然就忘了此事,是真的假不了,是假的也真不了。”

“罢了,随他去吧!张茂实是个聪明人,迟早会明白这个道理的。”此刻的赵祯早已脱下龙袍,疲态尽显,“陈琳,朕十三岁继位,如今到了弱冠之年,整整五年过去了,你觉得朕这个皇帝做得如何?”

陈琳回应道:“官家日夜读圣贤书,将来定是大宋明君!”

“嘿嘿,”赵祯冷笑一声,讥讽说道,”你见过连身边人都有事隐瞒的明君吗?”

陈琳心里咯噔一下,强作镇定说道:“官家何出此言?”

赵祯冷冰冰说道:”陈琳,不要妄想继续在朕面前撒谎。朕不傻,早就瞧出端倪来了。老实告诉朕,施平究竟是曹家的什么人?为何太后如此忌惮此人?”

“官家,奴才……”陈琳噗嗵一声,跪倒在地。

“说!”赵祯冷若冰霜。

陈琳汗如雨下。这么多年了,这还是陈琳第一次感觉到这位仁慈皇帝的威严,皇帝就是皇帝,哪怕他再仁慈,一旦发怒了,也是很恐怖的!

“不想说,”赵祯盯着陈琳,一字一句,”朕留着你何用?从现在起,朕不需要你了。你马上去永定陵守陵,去陪先帝吧!”

“官家恕罪,奴才说。”陈琳知道不能够隐瞒了,赵祯这是动了真怒,”官家,施平的母亲是曹玮将军的幼妹,他……他……”

“他什么?”赵祯步步紧逼。

陈琳压低了声音说道:“官家,施平……是曹家第八女曹瑞,与先帝私通生下的奸生子……”

说出这个秘密,陈琳如同虚脱了般瘫倒在地。

“啊?他竟是……”

赵祯瞠目结舌。一瞬间,他明白了刘娥为什么如此忌惮施平。原来施平竟然是他同父异母的哥哥,身后还站着大宋的第一将门。虽说只是个奸生子,但作为自己的母亲,刘娥怎样防范施平都不过分,哪怕是派人偷偷杀了此人都情有可原。

从宋朝开始,民间会把母亲不是妾室也不是婢的子女就统称奸生子,带有蔑视的意味,但古代中国十分重视血统的延续,婚姻有“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的作用,所以才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说法。虽说无子可以立嗣,但现实中,很多人并不愿意将财产传给不是儿子的人。所以,尽管婚外私生子女被视为不道德,但私生子毕竟是亲骨肉,尤其在“无子”继承家业的情况下,私生子便承担了“继后世”的重任、享受嫡子才有的继承权。这种事,皇室也不能免俗。施平的存在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赵祯如果有个三长两短,没有子嗣的情况下,这个施平,哦,应该叫做赵平的人可以顺理成章的继承皇位。

“官家!官家!”

陈琳的轻声呼唤把赵祯从迷茫中惊醒,他收回思绪,低声喝道:“还有什么?陈琳,今儿个把这事给朕说清楚,一个字都不许隐瞒!”

陈琳悄声道:“官家,此事说来话长。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不如官家移驾密谍司,那里说话方便。”

“也好!朕还没去过密谍司,正好顺便看看。”

密谍司的后院紧挨着御花园的东面城墙,有一条幽静的小经通向一张侧门很不起眼,如果不是刻意留意,根本不知道这里还有一张门。连赵祯从来不知道皇城里还有这么一个地方。门口有两名侍卫驻守,陈琳掏出赵祯曾经见过的那张金牌亮了一下,两个侍卫立刻打开厚厚的大门,然后闪到一边。

陈琳把赵祯领进后院,赵祯这才发现这里地方很大。三弯九转,两人来到一座极为隐蔽的小院,这里岗哨密布,看守得非常严密。那些侍卫身上穿着黑色的衣袍,没有任何的标志,这让赵祯很是疑惑。

他瞥了一眼陈琳,陈琳小声说道:“官家,都是孩儿军的人,他们只忠于官家您本人。”

赵祯微微颔首,并没有说话。有关孩儿军这事他是知道的,父皇临终前告诉过他,太祖当年黄袍加身时,守护柴荣家眷的侍卫亲军死战不降,直到赵匡胤指天发誓,答应他们不加害柴荣的后人,这些人才投降了宋太祖,最终成了皇帝身边最可靠的护卫。

历朝历代的皇帝,特别是开国皇帝一旦抓到了前朝人的子嗣,基本上都会杀掉,这样才能够斩草除根,防止他们以后谋反。可以说当年的赵匡胤其实非常仁慈,不仅没有杀掉他们,还从孩儿军中抽调了一些人手继续去保护他们。这样的做法也是让很多人十分意外,当年有些人看到柴荣后代的时候,就劝谏皇帝还是赶紧杀掉,要不然之后会有麻烦,可是赵匡胤仍然没有这么做。

柴荣共有七子,前面三个早夭,第四个孩子叫做柴宗训,这个儿子活了下来,而且也亲眼目睹了赵匡胤夺得天下的过程,只不过当年太祖皇帝并没有为难这个孩子,反倒是把他降了职分,让他回到了房州。当年,很多手下都劝他不要这么做,这么做无异于增长对方的势力,要是哪一天回过头谋反怎么办?可是皇帝并没有听还是这么做了。柴荣的另外几个儿子被赵匡胤收养在身边,一直平安长大成人。正因为如此,孩儿军也因此发誓从此效忠于皇帝本人,成为皇帝身边最可靠的武装力量。

陈琳也是孩儿军的出身,因此,宋真宗才敢把赵祯的安全托付给他。两个人来到一间看守的很严的库房,门口守着两名武士。陈琳再次让两人检查了一下那块令牌。这两名武士一声不吭让开,这些人自始至终没有说过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