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章 头名基本算是定下来了(1 / 2)

最才子 华西里 5417 字 2019-10-07

 贡院大堂里

“不然”一个同考官笑着站起来,走到案前一施礼:“下官,可以肯定吴节和申时行的卷子就在这三份当中”

李chūn芳倒是惊讶了:“此话何解,难不成仅仅凭区区几篇文章就能猜出考生是谁?”

“正是”那考官微笑着点头:“大总裁虽然是状元公出身,可入仕以来,一直在天子身边时候,如今又任职礼部右侍郎,做的都是实职,平rì间只怕没怎么读书”

李chūn芳也不生气,叹息一声:“本官公务繁忙,一直没有空闲读书,若能够偷得浮生半rì闲,一杯茶,一卷书,却是快意之事可惜这样的rì子却不多,无奈啊”

考官:“同大总裁不同,下官等人在翰林院供职、观政,成rì同文稿、书籍打交道,对士林中的事情非常清楚吴节和申时行的名气如今正如rì方中,二人所作诗词文章早已经被坊间刻印了不知道多少版本,刊行于事尤其是他们所作的八股文章,已经成考生们临摹的范文大凡有意功名者,都会买上一本,细心揣摩”

“还有这么一说”李chūn芳很是意外

“我等在翰林院,收集图书,留心士林舆论风尚,这二人的集子,倒是读过很多次,对他们的文风也熟”

李chūn芳笑道:“你们的rì子过得真是闲适啊”回忆起自己以前在翰林院做编撰的rì子,他也是心中感叹

但是他又想起一事:“说起来,吴、申二人的文章本官也看过申时行的文章厚重稳健,起首时言简意赅,直如利刃直指本心,但一旦起讲,偏有洋洋洒洒,一泻千里,待到收束处,余韵尤然为尽这种文字,端的是老辣得很,一般人还真学不像;至于吴节则不好说好象他每一篇文章都有不同的风格,厚重处如老树盘根,轻灵时如白云过眼,却让人把握不透”

众考官都是一声感叹:“想到不大总裁对这二人的文章如此熟悉”

李chūn方指了指手中的三份卷子说:“这三份卷子都厚重沉稳,起首急、铺开缓、收束处留有余香,做得非常jīng妙,典型的申时行风格若说申时行的卷子在里面,我信可若肯定说吴节在里面谁敢肯定?”

说到这里,他苦笑一声:“吴士贞的东西怎么说呢,好象刻意求求变,每一篇文章都写出与常人不同的东西来”

一个考官笑道:“大总裁乃是嘉靖二十六年的状元公你的文章天下谁人不知而老大人你素来沉稳厚实,考生们敢不老实作文?只怕所有的考生的卷子都是这样的味道和套路”

李chūn芳立即醒悟,考生们知道自己喜欢平实朴素的文字为了投其所好,自然不敢将文章做得太飘逸太华美,只怕连吴节也不例外

这个吴士贞的文章变化多端,什么样的文字都来得,要学我李chūn芳,要学申时行,对他也不是什么难事

以吴、申二人的才华和八股文本事,必定在这前三里面

当然,考场上的事情谁也说不准,搞不好两人都没在这三张卷子里

到现在,大家也都是猜测

李大人也是无奈地摇头,考生揣摩大主考的口味,以期获得好名次也可以理解他当年参加科举,不也如此?

“如此,大家都做一样的文章,这科会试倒也无趣得紧”

“不然,单这三篇文章而言,都写得极好正因为是同一风格,我等审卷时倒也容易,能够很轻易地分出文章好坏,也不怕遗漏人才”

众人纷纷点头

李chūn芳:“若说很轻易分出文章好坏,却是这个道理,不过,这三篇文章都是一流,又如何分,又怎么知道哪一份是吴节,哪一份是申时行?”

“这就得看最后一题的试帖诗了?”一个考官面上带着激动:“如今,吴士贞自从与严世藩比试之后,俨然已是一代诗宗试帖诗虽然严格的格式,却难不倒吴节申时行和其他考生同吴节比试试帖诗,基本是有败无胜而吴节的诗句一出,在一万多人当中,自然是鹤立鸡群,想不被人发现也难”

说完,他径直走上去,翻开三份卷子的最后一页,将三首试帖诗一一指给李chūn芳看:“大总裁,这三份卷子中拿一首诗最好,最好的一份自然就是吴节的了”

李chūn芳当下定睛看去,由第三名的卷子依次看上去

第三和第二份卷子的试帖诗说句实在话,都很一般,格式平仄都对,句子也通畅优美,却没有什么特sè,读了之后,也不会有太大印象这样的诗句,在一众考生的卷子中也不甚出sè,不过是老生常谈的东西

之所以被选进前三,主要是前面四篇八股文写得实在出sè

两份卷子后面都有同考官房师的判语,判语中对这两首诗做出了中肯的评价,肯定了优点,也指出了其中的不足

李chūn芳看完这两份卷子,随意提起笔在上面各写了一句评价如此,这两份卷子算是被他这个大总裁点了贡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