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破局之法上(1 / 2)

 阿满问我,既然我看穿了盐水浇花的局,为什么不当场揭穿。

我反问,倘若我当场揭穿了,我就可以洗脱罪名了吗?他们完全可以说,这盐水是我自己后来浇上去的,是为了掩盖事实。那么,我又该如何反驳?

抓到把柄,不一定非得立刻就拿出来,握在手里,等到时机成熟,一出手便可咸鱼翻身、反败为胜。

阿满许久未曾开口,再次出声,喃喃地说了句,“良人心机,非常人可比,非常人可猜度。”

我总觉得阿满这话不像夸奖,倒显出几分惧意。但我没机会往下想,因为阿满提出了其他的疑问,转移了我的心思。

“以良人看,到底是谁设了这局?她为什么要这么大费周章地陷害良人?”

这也没什么伤脑筋的,只要一步一步根据现在掌握的线索推断,那幕后之人便呼之欲出了。

先来看阿满的后一个问题,她为什么要陷害我?

我想,那人选择在宣帝废了霍成君之后对我下手,最大的可能性,就是因为我是众人心目中皇后的大热人选,她不想让我当这个皇后。

但这打击面太大,几乎没什么指向性。整个皇宫,凡是有机会能够成为皇后的夫人们,谁都不希望我最后胜出。可另外一个细节,却可以缩小这范围,甚至缩到只一个人的身上。

正如先前我已经想到的,刘奭的怪病没有性命之虞,那个人并不想让他死。倘若主谋是后宫有子嗣的夫人,她完全可以在除了我的同时,顺便解决掉太子,为她儿子的储君之路扫清最大的障碍。

有那个智慧设计这种连环计,绝不会蠢得忽略掉如此一举两得的天赐良机。

由此可知,布局陷害我的人,必须符合两个条件,第一,她不愿意由我来做这个皇后;第二,她不想害死刘奭。

而宫中上下,能同时满足上述条件,并且有能力调派人手布此局的,我想来想去,还真就只有一个,长乐宫的上官太后。

我知道,上官太后对我,一直是又爱又恨,但我以为经过那夜,我给她唱《枉凝眉》,她哭倒在平明殿,我和她之间应该还是有些情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