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九)破解真相下(1 / 2)

 霍光不是省油的灯,一旦他察觉到宣帝的企图,势必反抗,但他首先会考虑反抗的后果。就算他把宣帝拉下龙椅,为堵世人悠悠众口,他应该不会自己坐上那雕龙宝座,最好的法子就是另外扶植一个傀儡皇帝。

这样一来,同为武帝之孙又尚且年幼的刘平康,就是最佳的人选。

所以宣帝才会防患于未燃,在没行动之前,早早地把刘平康发配回安阳,即使霍光想暗送秋波,也先得奔个千儿八百里,却是输了先机。

我想,凭汉宣帝办事的滴水不漏,他恐怕还在安阳安穴了眼线,以求知己知彼万无一失。

赶走了安阳王,下一步就该是对霍光采服行动了吧。这个行动的直接执行者应该就是司马洛,但那会是什么样的行动呢?

霍光手握重兵,比军力,宣帝必输无疑。

在我看来,唯一可行的计策,不外乎效仿李世民来个玄武门事变,或者是少年康熙擒鳌拜那招攻其不备,把霍光诱进宫里,然后由司马洛带领几个武功不错的护卫,一举拿下,随便扣几个罪名,杀了完事。

想那霍光虽然身经百战,但到底年纪一大把了,俗话说拳怕少壮,杀了他并不算困难。

要是这样,为什么司马洛却是那种诀别的眼神?为什么他认为自己一定会死?

说不通。既然说不通,那就只能是我猜错了。可是,从哪一步开始错起的呢?

突然地想到一个先前没有考虑到的问题,如果我是汉宣帝,我会贸贸然地除掉霍光吗?

不,不会。就算我有十足的把握,我也绝不会轻举妄动。杀霍光容易,难的是如何应付霍光死了之后的局面。

霍光毕竟不是鳌拜,他对汉室还算忠心,只不过这忠心里多加了些自家的私心罢了。即便有罪,也罪不致死。

而且,他掌管朝政以来,天下还算太平,他好像也没做什么天怒人怨的缺德事。更何况他还对宣帝有恩,没有他,刘病已又怎么会咸鱼翻身鲤跃龙门。

于情于理,宣帝都不该在这个时候杀他,否则他会落得个过河拆桥、诛杀功臣的昏君骂名。

更严重的是,霍光的那些手下门生绝对不会放过宣帝,他们势必群起而攻之,萧屹提过,朝廷上十有**是霍光的亲信。你可以说霍光是权倾朝野,也可以说他是汉室江山的根基。他死了,整个西汉王朝都会动荡不安。

这些我能想到,汉宣帝自然也能想到,以我和他的几次相处,他绝不是个莽撞而不计后果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