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如何花钱(1 / 2)

 当何晴再次回家的时候,何志明又来了,而且神情中满是焦急。w-w-w-lk。

“大伯,出什么事了吗?”在书房坐下后,何晴泡了杯茶给何志明。

“我没想到现在乡政府有钱了,却比以前更加难做事。”何志明脸上有些郁色。

“这个,大伯之前难道没有考虑到吗?”何晴笑着回答,要说何志明没有心理准备,何晴是不相信的。

“我,诶,还是太自信,毕竟我是乡政府的一把手啊。”他显得有些惭愧,又有些愤怒。

“其实这也没什么,人嘛,总会有些私心,”何晴见他没什么反应,似乎在等自己说下去,“我上次不是让你调查越兴乡的教育状况的吗?”

“恩,这就是调研报告,”何志明将手中拿着的文件递给何晴,继续说道,“我没想到越兴乡的教育状况这么差,入学率不高啊,现在不是义务教育了吗。”

“那钱不就有地方花了。”何晴知道没钱烦恼,但是有钱更烦恼,因为觊觎的人太多,其中也不乏得罪不起的人。但是如果这笔钱花好了,那就是响当当的政绩。

“我也这么想,可是问题在于,这个钱要怎么花出去才好?而且一个亿啊,怎么才能花得完?”

“呦,大伯还担心钱太多花不完啊?”气氛有些紧张,所以何晴也就调侃了一下大伯,想要缓解他的紧张和忧虑。

“你知道的,这个钱有些烧手啊。”

“大伯,你觉得真正的义务教育应该是怎样地?”

“义务教育,就应该免费才对。现在的学费其实还是太高啊,还有书费,放在一个普通家庭。也是一笔不小地开支了。”

“那如果学校什么费用都不收,你觉得一年需要多少资金来办好越兴乡地教育?”何晴用地是“办好”二字,而非“维持”。

“其实从教育局的支出中也可以看出来的,除了学杂费,乡政府还得每年给学校拨些款。浪客^中文**-.Lk我们乡总共有八所小学,一所中学,一所高中。一年地总支出也要2000多万吧。”

“现在地教育投入占乡政府财政收入的百分比是多少?”何晴继续问道。

“我们越兴乡哪有什么收入了,都是一些零零散散的税收啊,罚款啊什么的,但是每年都要补贴教育局一两百万,也算是比较多了。”

“大伯,你知道在我心里义务教育应该是怎样的吗?”后世的时候,何晴看到西欧的教育制度,十分羡慕,如果自己的国家能够实行这样的教育制度的话,那么中国的未来想必也是不可限量的,但是毕竟国情摆在这里,想要在全中国推广,实在不是件易事,但是何晴也是颇多怨言的,因为中国的教育投入占财政收入只有不到百分之二,这在全世界都处于低水平。所以现在既然何晴重生了,那么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何晴还是希望能够为自己家乡的亲人做些什么的。

“哦?你也有想法,那你说说看?”何志明显得很感兴趣。

“上学不用交钱,还提供免费的饭菜,上学家里还有补贴。”

“你这?是做梦吧……”何志明想必也是难以想象这种情况吧,但是在后世的很多国家,却的确就是这样的,甚至比这要好很多,但是何晴也知道凡事过犹不及的道理。

“呵呵,我也觉得是啊,可是如果真的做到了这样,你觉得失学率还有会吗?”何晴知道必须动之以礼,晓之以义,不然这个计划就得胎死腹中了,虽然何晴自己也能办成这些事,但是毕竟中国是**在当家,有些事情,私人是穴手不得的。

“这样做的话,一年没个5000多万下不来吧,乡政府一年的税收都没有那么多,现在卖了山有钱,但是这并不是长久之计啊。”虽然何晴的描述只是短短的三句话,但是这三句话中蕴含的却是**的蓝图,何志明显然被这幅图景吸引了,但是现实情况却让他望而却步。

“所以这就牵扯到我的第二个计划了。”何晴见他纠结的神情,觉得有时候逗逗大人也是挺好玩的。

“还有后招,你真是急死我的,快说。浪@客*中文转载[]”

“我们乡其实就是土地资源丰富一点,所以我觉得您上次提的计划也是可行的,当然也得稍稍有些改进。您听说过反季节蔬菜吧?”

“听说过,怎么没听说过了,过年的时候不是菜场有的卖吗,挺贵的,菜还不新鲜。”

“那就对了,您觉得如果把越兴乡建设成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菜篮子怎么样?”

“那当然是好,可是这也不是想干就能干成的啊。你知道我们国家的国情的,人多地少,是精根细作才保证的高产量,但是基本还是自给自足,你说的可能实施不了。”

“所以才需要乡政府做些工作啊,土地的所有权是集体的,现在都分给了农民耕作,所以现在土地的使用权还是在农民手里,如果有少部分的农民将别人的土地承包过来一起耕作,然后实现机械化生产,你觉得可行吗?”

“这样做,不违反国家政策吗?”何志明显得很是犹豫,从政的人就是这样,始终是走在党规划的范围之内,如果稍稍越雷池半步,那么他的政治生命估计也走到了尽头。何志明能够这么有觉悟,何晴还算比较安慰。

“大伯,我说的是农民之间自己转让承包,这怎么会和国家政策抵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