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 龙卷风(三)(1 / 2)

官符如火 吴强辉 0 字 2021-09-06

 郭运昌在电视机前收看了《幽州新闻》,看了王怀志市长在冠山乡考察、慰问的新闻后,脸上闪过一道极度厌恶的表情。

郭运昌的妻子胡晴是幽州师专的副教授,身上有一股书卷气,身子则略显干瘦。

胡晴也看了新闻,调侃道:“这回王怀志倒是没忘记突出一下市委书记?”

郭运昌“哼”了一声:“这还不是做给朱书记看的?”

胡晴道:“有人说,‘不怕俞泽民,就怕朱阎王’,是不是真的?”

郭运昌:“心中没鬼,怕什么?”

路通了,电也通了,通讯也恢复了,冠山乡的救灾工作进入了恢复生产和生活的阶段。

这次受灾的一个最大特点,是许多住户的房顶上的瓦被龙卷风“旋”掉了,只要重新铺上瓦就可以了。

急需瓦啊。

乡里本来是有几个小砖瓦厂的,现在一下火了起来,就有人趁机加价出售砖瓦。

当然就有受灾村民不高兴,反映到乡政府。

牛三立知道了,把阿柄、李任江、高佬他们叫来商量对策。

大家分析了一下,如果到县城去买瓦片,一是难免遇上人家趁机加价;二是现在道路不好,光路上颠簸,就又要损失一些瓦。

对此,阿柄提出了一个大胆的的想法:“乡里统一组织烧瓦,优先供应受灾户,价格只按平常价格的八成收。特困户不收费,这些瓦就当是扶贫救灾了。”

大家都觉得这个办法好,而且技术上也不是问题,乡里陶瓷厂的前身就是砖瓦厂,有陶瓷厂的师傅指导,烧瓦的煤炭也可以先向陶瓷厂借,问题应该不大。

牛三立就把这事交给阿柄、李任江操办。高佬负责技术指导。

乡里不但组织了烧瓦,还组织了铺瓦施工队,几天之内就帮大部分受灾户解决了铺瓦的问题。

铺瓦还不收工钱,由乡里统一出了。受灾户以及乡里的群众没有不夸乡里好的。

那位抢了一袋米、一桶油的“黑皮”,家里也被龙卷风掀翻了瓦片,也同样得到了乡里的救助。

黑皮被治安拘留了几天,也被放回了家,原来还以为要重判的,没想到就这么回家了,一打听,是人牛书记交待放人的。

回到家一看,房子修好了,家里米、油都不缺,又听父母说了乡里帮助铺瓦的事,就很是悔恨,在父母带领下,找到牛三立,强烈要求参加乡里的铺瓦施工队。

牛三立很高兴地答应了,还鼓励黑皮:“好好做事,凭本事赚钱。”

后来,牛三立得知黑皮在施工队表现确实不错,推荐他到张珏的水泥公司做了保安。

黑皮与牛书记算是“不打不成交”,在牛三立面前拍着胸脯道:“牛书记,以后,我这一百多斤就交给你了!”

以后,我们还会说到黑皮的故事。

牛三立还抓住时机做了一件比较重要的事,就是大面积栽种茶树和银杏树。

这次风灾,摧残了原来种植的一些湿地松。

五年前,冠山乡党委、政府决定在冠山乡大面积推广种植湿地松,被证明是一项错误的决策。这些湿地松如果在平原地带栽种,10年左右是可以产生一些经济效益的,如松脂和木材。但栽种在冠山乡就不一样了,冠山乡海拔较高,光照不足,加上农民太穷,无力投入,湿地松的生长十分缓慢,五年过去了,大部分湿地松都长得又矮又细,照这样下去再过十年都难以成材,农户不但长期得不到收益,还要长期投入人力、物力管理,这让大部分种植了湿地松的农户后悔莫及,还不能砍掉这些生长不良的湿地松,因为县林业部门不同意,拿不到砍伐证。

当初推广种植这些湿地松,也有林业部门的“功劳”,现在让他们打自己的脸,难哩。

而在这次的风灾中,许多湿地松都没能抗过去,有的被拦腰折断,有的被连根拔起,让许多农户欲哭无泪,牛三立与蔡猛、姜凤等人带着几个农技站的技术员反复研究和讨论后,得出一个共识:冠山乡本来就不应该栽种湿地松,正好借此机会改种别的。

改种什么?牛三立心中有数:赵銮雄在十八盘村搞的苗圃基地,就是为大面种种植茶树和银杏树准备的。

也算是天赐良机了,连砍伐证都不用申请了。

为了让农户受益,赵銮雄的茶叶公司与乡里签了合同:从栽种茶树的第一年起,茶叶公司就向出租山地的家户支付一定的土地出租费用和管理费用,实际上,农户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转型为茶叶公司属下的茶场工人了。

这个决策,也得到了贾伯光县长和分管农业、林业的李保国副县长的支持。

省电视台开来了一辆转播车,《东江新闻》的美女主播俞小佳亲自来到冠山乡采访。

俞小佳真人比在电视上还漂亮。

采访进行得很顺利,受灾情况和救灾情况都拍到了不少感人的画面,稍加剪辑就是很好的新闻了,上央视也不是问题。

俞小佳还挖到了几条有特色的新闻:一是灾害发生后,所有的驻村指导员、工作组都没日没夜地奋战在救灾一线;二是乡政府的房子也受了灾,但乡政府的房子是最后修复的。

二个小故事,却体现了冠山乡良好的干群关系,体现了乡里始终将受灾群众摆在了第一位。

说来也巧,赵銮雄承建的“冠山乡福利院”也在此时交付使用,包括十八盘村的陈木仔老人等一批孤寡老人被接到了福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