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章 初到苏黎世(1 / 2)

 勒内的宫廷宴会结束的比较晚,以至于查理一行人隔天早上都没起来,因而略微耽误了些行程。临别时勒内明显热情得过了头——我猜你永远都无法想象,一张大饼是如何能通过笑容变成菊花的。

波旁公爵一家临别时也很热情,或许是睹物思人,阿格尼丝把查理抱起来亲了又亲,惹得伊莎贝尔忍不住低低的骂了句“傻小子”。查理·德·波旁愣了一下,从阿格尼丝怀中接过查理,说了句“别忘了去我那玩,跟你父亲一块”,然后放下查理,拍了一下屁股。

查理·德·波旁是正八经的军人出身,但粗中有细,拍屁股的那一下看起来声音挺大,其实就是声音挺大而已。

查理也被姑父这一手给惊到了,他忍不住想起那位还在军中服役的二愣子表哥,也是查理·德·波旁的大儿子让。这货对法王查理七世以及继任路易十一忠心耿耿,是法兰西百年战争后期最出色的将领之一,先后参与并指挥法军在诺曼底与吉耶那的反攻战役,因而获得了大半个南法的总督权。也正是让开了个好头,波旁家族在法兰西恢复了往昔举足轻重的地位,权势甚至比之前更甚。再后来瓦卢瓦主支绝嗣,波旁家接过了法兰西的王位,达到了真正的顶峰。

或许是人越蠢命越好?作者不敢苟同,却不得不感叹命运之奇妙。(原本此处感叹应该是查理,因为查理的灵魂没资格看到波旁上位那么久的历史,所以作者就让他靠边了)

最后看了一眼自己的埋骨伤心地,查理伸了个懒腰,脑海中忍不住浮现那天晚上自己同让·德·奥西还有老罗兰交谈时的场景。

虽然查理的“借助瑞士争端重启与哈布斯堡的谈判”与老罗兰的想法不谋而合,但这位小伯爵并没有在与哈布斯堡的谈判上做什么准备工作,而是为自己一直没有透露的真实意图筹谋了很久。

“希望这次南行可以顺利一些吧。”查理忍不住溜了号。马车颠簸一下,他手中的拉丁文版《政治家之书》不小心掉到了脚下。

“你小心一点,”让·德·奥西仅仅提醒了一下,没有像往常一样惩罚查理的不认真。他赶忙丢下手中的纸牌,快速捡起那个看着陈旧的手抄本,用衣服擦了擦,心疼的检查了一下,“我这可是孤本,虽然不太全,要是弄坏了你跑遍整个勃艮第也未必能搞到。”说完他把书重新塞回查理手上,又絮絮叨叨的叮嘱了五六遍。

经过老罗兰那天的纸牌政治,查理对西塞罗的抵触越来越小,后来甚至主动问了一些感兴趣问题。虽然查理的问题大多奇葩且无用,至少可以证明他是用心思考了。老罗兰的教学任务异常顺利,对查理的压迫也逐渐减轻(不排除是放弃了),到后面甚至和让·德·奥西玩起了纸牌。这本《政治家之书》就是老罗兰与让·德·奥西在玩纸牌时让查理当作课外读物学习的。

一切仿佛又回到了刚启程南下时的样子,唯独不同的是安东尼这发生了一些改变。现在这位热衷于军事的坏小子每日缠着考尼尔问东问西,有时也会向让·德·奥西请教一些军事上的问题,让老罗兰大感不可思议。

没有人愿意自甘堕落。稍微有点脑子的私生子都会用尽一切方法抱紧大腿,而抱紧大腿的必要条件就是让大腿觉得你还有用。安东尼认为自己用在菲利普身上那套不可能复制到查理身上,他要为自己的漫长人生做一些长久的打算。

或许是菲利普对安东尼说了些什么,又或者是他自己悟出来的(这种可能几乎为0),总之安东尼算是开了窍,为自己找到了一个方向,同时这个方向也是自己的下一任主子感兴趣的。

上一世的安东尼走的也是军队的路子,不过那得在考尼尔战死之后。因为军旅生涯起步较晚,安东尼只成长到吉祥物一样的将领,终其一生最多在平定暴民或者维持治安时有点用。

看来自己的一次重生改变了很多东西。

查理将视线从厚着脸皮挤进马车、向让·德·奥西虚心求教的安东尼身上收回——至少大多数人认为安东尼是在虚心求教,包括现阶段的查理。只有少部分精明的小子(比如一直很低调的安东尼·罗兰,再不给他点冒头的机会读者估计都忘了还有这么个人)认为安东尼是在刷存在感。真正学进去知识的人都是孤独的,安东尼不是,所以他不是真正在学习——这是一些脑子比较活的人的逻辑。

菲利普显然是和苏黎世的盟友哈布斯堡家族打过招呼了。查理一行人顺利的穿过桑德戈,进入了“瑞士同盟”的势力范围。

随着目的地将近,混乱与破败逐渐显现。尽管交战双方已经进入大致停火的阶段,路上查理仍能见到战争的痕迹。一些未经收敛的尸体散发着浓郁的臭味——那味道要比第戎强一千倍,或许只比巴黎强十倍多一点,至少查理这么认为。断成几节的武器与破碎的马车像垃圾一样的堆在道路上,在那些破烂的后面往往藏着几个或者一打不知从哪来的流氓和强盗。

没有任何一支强盗小队脑子抽了敢打劫一支百多人全副武装的骑兵队伍,光是考尼尔麾下的一小队重装骑士已经让那些盗贼首领的脑子里只剩下躲猫猫了。

当然,鉴于瑞士这边彪悍的民风,期间倒是有几队半武装的泥腿子满眼冒着绿光,对勃艮第的豪华队伍垂涎了很久。

然而在看到考尼尔亮出金羊毛骑士团的标志,圣安德鲁十字样式的盾徽时,那些处于观望的泥腿子们齐刷刷的跑了。

开玩笑,骑士团的战斗力是那群肚子比马大的贵族们能比的?虽然泥腿子们大多分不清各个骑士团的盾徽长什么模样,至少能认出这种宗教式盾徽就是骑士团的标志。

“这里真是糟透了。”查理看着乱糟糟的说不上是战士还是平民的瑞士蛮子,觉得上一世自己接二连三的被这群乌合之众打败简直就是耻辱。或许是佛兰德斯雇佣兵和热那亚弩兵更烂也说不定,反正勃艮第的军队……算了,查理不能再想下去了,他想保住自己被打过好几回的脸。

因为菲利普打过招呼,查理一行人没有受到苏黎世的对立战争盟主施维茨与临近瑞士联盟成员伯尔尼方面的阻拦,哪怕象征性的路卡都没有。甚至连化装成强盗的施维茨与伯尔尼士兵见了查理一行人都躲得远远的——或许是心有余悸也说不定——他们之前跟法国人干了一仗,2000人的小股军队在1万名因无仗可打而憋坏了的法兰西闲汉面前显然不值一提。

虽然王太子路易承认施维茨的军人勇敢且顽强,然后带着军队跑了(实际原因是瑞士蛮子太穷了,根本抢不到什么油水,临近的巴塞尔又严防死守,法国人出来一趟来路费都没赚回来),但那2000人的军队,包括体格还不错的南蛮子们,几乎被还原成了零件。瑞士人对法国人的恐惧随着这一仗结束上升到了顶点。恶人还惧更恶的,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哈布斯堡的瑞士事务代表林格·冯·霍尔维尔与新任的苏黎世市长卡尔·施提西早早就来到了执政官府邸的大门口,迎接这次的调解人查理与尼古拉斯·罗兰。卡尔是之前战死的苏黎世市长鲁道夫的侄子,不过因为个人威望原因,他在许多事上不得不倚靠霍尔维尔与苏黎世大贵族德尼·温克利特的帮助。

温克利特将查理一行人安排到一处看起来比其他地方干净一些的住所。尽管如此,这里的恶劣环境依旧是娇生惯养的查理所不能忍受的。

有一句话怎么说来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