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广场上的歌曲(2 / 2)

不夸张地说,《北京北京》这段的开头,里面蕴藏的东西,绝对不是生活在京城几年就能完整总结出来的,但多多少少有些感受。于是这会被唱出来,韩升这无疑是把场子镇住了。

“我在这里欢笑,我在这里哭泣

我在这里活着也在这儿死去

我在这里祈祷,我在这里迷惘

我在这里寻找在这里失去”

唱到这一段,情绪已经澎湃地汹涌上来了。

事实上,已经不只是孙娇一个人在听了。

广场边上太多人都抬头看向了屏幕——不是那种被迫听一听,或者是当做背景音偶尔看一眼,而是认真地看过去。

因为这首歌的主题已经相当明确,就是北漂。

现在的京城,常住人口也就2100万出头。但其中有800多万,是外省来京人口。

换言之,差不多5个人里,就有2个是外来的,而现场这个点还在外面晃悠的人里

比例似乎还要多一点。

“”

广场上少见的,出现一副安静的架势,引得路过的人都不自觉也跟着看过去。有的看完后几步就急匆匆走过,有的则留下来倾听

这歌词里的意味。

北漂,曾经带着点被迫的意味,毕竟在上一代人的眼里“漂泊”的理解总是负面的,带有迫不得已的意味。但如今北漂是理想,是反抗现状。

可反抗哪有那么容易?

于是就有了一路的欢笑哭泣,活着死去,祈祷迷惘,以及寻找失去

然后再次化作一句恍若幽幽的叹气:

“北京,北京”

声音悠扬回荡,又无比自然地扩散在每个人的心头,像是裹着夜间霓虹的夜色,浸润进每个黑暗的角落。镜头里,韩升的情绪格外轻柔,像是在触碰一个肥皂泡般的梦境。

这个梦境,触手可及,但碰之即碎。

然后镜头又忽然拉远,只见他并没有给人任何时间喘息,立刻又是鼓声响起,情绪更浓:

“咖啡馆与广场有三个街区

就像霓虹灯到月亮的距离

人们在挣扎中相互告慰和拥抱

寻找着追逐着奄奄一息的碎梦”

广场边上,孙娇听着歌曲,忽然不知道怎么的就心中一闷,然后不知道脸上是有什么样的情绪。

不是难过,也不是欣喜。

而是别的什么东西。

这大概是因为这个词里的“咖啡馆到广场的距离”,就像是“霓虹灯到月亮”这句歌词

无疑是戳心的。

孙娇当然知道广场的指代意义,可她现在就在广场上,百无聊赖,只能刷刷手机,看看屏幕上播放的节目找点乐子。

这其实也不算差,正常人就这样。

但这会,她总觉得自己忽然想起了些什么,类似于京城的精彩,是很多北漂们不蹭见过的,真正的大城市的精彩

可就是北漂所见到的一切,就已经把她们迷得目眩神迷,撞得鲜血淋漓了。

也就更知道现实与梦想的差距。

屏幕上,韩升依旧是在重复着副歌部分,但似乎又让人多了些什么感受。

已经有人开始拿起手机录视频了。

旁边的小姑娘也忙里偷闲地道:“厉害吧?我没吹牛哦,这歌从一出来,就一直在同城热搜第一名,现在整个热搜榜也第一了。”

这其实不常见的。

《北京北京》其实某种意义上讲,是一首地域限制很强的曲子。并且按理来说受众人群也是有限的,所以这个东西按理来说,本来不是那种一下就能散播开的

但歌曲一旦到了一定层次,就不止于局限歌曲本身。

而是一种情绪,就是:

“如果有一天我不得不离去

我希望人们把我埋在这里

在这儿我能感觉到我的存在

在这儿有太多让我眷恋的东西”

而这些歌词,在这一刻到达了最高点。那就是如此眷恋的土地,居然面临着分离

如果有一天要离开京城。

孙娇也不是没想过这个问题,或许这就意味着回到家乡,找个工作,接着或许就是结婚生子,然后人生就回到一条平稳的线路

未必不好,甚至本来就是合适的道路了。

但走这条路的人…

就不太会北漂,然后坚持这么久了。

总之就一句话,放弃北漂,就好像终于也放弃坚持了很久的梦想,或者,幻想。

她的心猛抽了一下。

就明白了歌词里的情绪,然后轰然化作一个个画面:每一个画面,都是这些年记忆深刻的瞬间。

也真的有欢笑哭泣,寻找失去。

最后只留下两句轻轻重重的:

“北京,北京

北京,北京”

这最后句出来,就只剩下乐器lo独奏,一直到结束。广场上的人们终于有了反应,不过不是大喜大悲,欢呼鼓掌

反倒默默地开始活动活动肢体。

因为这五分多钟,很多人都没变动过位置,眼神,甚至动作。而也正是五分钟里,这些人,已经恍然间爱上了这首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