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章 汜胜农书(三)(1 / 2)

 汜胜之书,第一章看完,连看带注释,边做笔记,区区两百余字,李孟羲看了两个时辰。</p>

有仆人送来了一只……烤大雁??</p>

李孟羲无语了,这肯定是狗皇帝让人射的。</p>

烤大雁,不一定好吃,但是,珍贵啊。</p>

不珍贵,无法体现出皇室的威严。</p>

李孟羲可太讨厌狗皇帝了。</p>

拿筷子吃了一块,香料放的极多,但是,肉没烤烂,吃着不好吃。</p>

李孟羲撇了撇嘴,还是勉为其难的吃点填填肚子算了。</p>

吃完,李孟羲让人,把大雁送给弟弟去吃了。</p>

李砖现在在太学上学,功课极多。</p>

近来忙,李孟羲没时间亲自教导。</p>

吃完饭。</p>

李孟羲外出活动了两刻,然后又回来了,继续看没看完的农书。</p>

【牵马令就谷堆食数口,以马践过为种,无虸蚄,厌虸蚄虫也。】</p>

李孟羲一翻开选种一章,一看就乐了。</p>

汜胜这个人写的是,牵一个马,让马去粮食堆,如果马吃了几口就不吃了的话,说明,这粮食生虫了。</p>

如果马吃着越吃越香,说明粮食没有虫。</p>

李孟羲就奇了怪了。</p>

有虫没虫,直接看不就得了,用得着用马吃吗。</p>

可能,有些虫子,会钻到麦种里,把麦子给蛀的只剩壳了。</p>

所以,有时,可能从外表,看不出麦子有没有被虫蛀过。</p>

因此,汜胜写到这个用马挑选粮种的方法,李孟羲感觉很新奇。</p>

那么,为什么用马呢,可能是马不同于其他牲口,马这种动物,吃东西精细,有虫马就不吃了。</p>

</p>

李孟羲对用马选种这件事,心有疑惑,本着探究的精神,李孟羲决定,有空,就看看,马到底能不能分辨出哪些麦子是生虫的粮食。</p>

再试试,牛羊之类的。看用动物试良种,有没有普适性。</p>

【种伤湿郁热则生虫也。】</p>

湿,就是潮湿,郁,郁闷,大概是指气闷,热,是指温度高。</p>

又潮湿,又有空气,又生虫,则粮种容易生虫。</p>

李孟羲再一</p>

分析,确实,这涉及到了粮食保存的方法。</p>

应该密封,低温,防潮。古人对保存粮食的方法,竟也门清。</p>

古人不知道微生物的作用,和生物需要氧气之类的科学知识。</p>

但是,生产实践中的经验,足以让古人摸索出规律。</p>

【取麦种,候熟可获,择穗大强者,斩束立场中之高燥处,曝使极燥。】</p>

挑选麦种,在麦子熟的时候,挑选穗大籽粒饱满的,然后,选一些之后,把麦穗吊在房檐下,暴晒使干燥之后,可以留做来年麦种。</p>

此法甚好。</p>

可见,汉代劳动人民早已经有了成熟的育种的经验了。</p>

【无令有白鱼,有辄扬治之。】</p>

白鱼者,应当就是麦壳。</p>

扬麦子,没什么难度。</p>

麦壳留在麦种里的确实不容易保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