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六章 三三军制(1 / 2)

 刘备关羽和李孟羲三人一番讨论之后,对副将的定位,有了远超以前的认识。</p>

</p>

由此,李孟羲倒是意识到另一件事了。</p>

关于军制。</p>

现下,军制比较正规的,是关羽的八百余战兵。</p>

其军制为,五人为一伍,其中一个伍长,四个正卒。</p>

然后,十人为一什。</p>

义军有异于汉代军制的地方,在于什长之上的官职。</p>

汉代官职,什长之后,直接是伯长。</p>

伯长一个人要管十个什长,管理起来比较麻烦。</p>

三三制为最优制度。</p>

所以,李孟羲便把伯长,降了半级,一个伯长,管三个什长。</p>

再往上,都伯代替了原伯长官职。</p>

因为现在讨论到了副将,拿关羽部来说,要统领全军军务的副将,官职怎么也得比都伯高。</p>

李孟羲不知道,汉代军制,比都伯更高一级的是什么。</p>

“牙门将。”关羽答到。</p>

牙门将……也就是说,管几百个人,就称将军了吗?</p>

那要是几千人的大军,岂不是有几十个大小将军。</p>

李孟羲欲言又止,止言又欲,嘴巴张了又张。</p>

刘备察觉到李孟羲似有话要说。</p>

“孟羲,有话直说。”刘备笑着。</p>

又不是外人,说话没必要藏着掖着。</p>

李孟羲沉思片刻,“我有新的军制考量,两位,要不要听听?”</p>

“且说。”关羽伸手做请。</p>

“义军军制,到都伯为止。</p>

再上军制当如何,某已有成法。</p>

都伯之上,设营,一营设营长一人,下辖三都。其主官为营长,副官,为副营长。</p>

营之上,设团,一团下辖三营,其主官,为团长,副官,为副团长。</p>

团之上,为旅。一旅下辖三团,其主官,为旅长。</p>

旅之上为师,一师三旅。</p>

师之上,为军,下辖三师。</p>

如此,一都百人,一营三百人,一团九百人,一旅,两千七百人,一师,八千一百人,一军,两万四千零三十人。</p>

如何?”</p>

李孟羲几乎是照抄了现代军制的三三</p>

制,用来作为义军的军制。</p>

为何要是三三制,三三制的优势在哪,之前,讨论在什长和百夫长之间加一个官职之时,三三制的优势李孟羲和刘备关羽两人就已经从头到尾讨论了一番。</p>

基本上来说,一般人的能力,也就能同时指挥三个下级军官而已,多了就指挥不过来了。</p>

当时,刘备和关羽都认可李孟羲对军制的革新,所以,现下李孟羲把后续的军制一股脑全完善之后,刘备和关羽无太大异议。</p>

虽说,李孟羲所说的军制跟汉之军制大不相同,依刘备和关羽两人对李孟羲的认可和信任,足以让两人接受李孟羲的新军制。</p>

到目前为止,李孟羲没有没有做错过任何一个决定,是任何一个。</p>

军制,延伸到最后,才是将军。</p>

也就是,没有其他牙门将之类的低级将军了。</p>

刘备和关羽还算认可李孟羲制定出的新军制,唯有一点,刘备觉得团长这个称为不好听,听着跟民团一样。</p>

关羽也觉不好听。</p>

竟然是这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