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六章 教学相长(1 / 2)

 又是一日行军。</p>

上午,李孟羲先把一些东西写完。</p>

写到的就是早饭时了解到的东西,是和冬日御寒有关。</p>

想来想去,御寒衣物有关的,即和后勤有关,将来又有可能当做产业来运行,因此,又可归属于经济之列。</p>

想来想去,这好多卷布匹,御寒相关写哪都不合适。</p>

昨晚还为教育相关还在纠结,纠结布匹不够了。</p>

今日,却又有一项需要单独记载了。</p>

得再找一些新的布匹来用了。</p>

随便把东西写在一卷布匹的背面,李孟羲写到——</p>

【御寒相关,可用麦秸当做填充物,用于衣物不足之时,御寒之用。】</p>

【羽绒服。即,鸭绒和鹅绒服。</p>

可剪鸭鹅绒毛,缝于两层麻布之中,为防鸭绒下沉,可把布料缝成各个小块,以达到全面御寒的目的。</p>

……冬日天寒,至冬日,再剪鸭绒,或会致鸭鹅不耐寒冷而冻毙。</p>

或可从春时,每半月月余,剪鸭绒一次。</p>

春夏之时,鸭绒与鸭无御寒之用,剪之无碍。</p>

如此,春夏剪一茬,月余,鸭绒又复生,剪之不尽。</p>

从开春至腊月,一年只鸭可剪鸭绒数斤,十鸭可剪鸭绒数十斤,数十斤鸭绒,做一鸭绒大裳,纵天寒地冻,可以不知寒矣。</p>

鸭绒易得,御寒之效,不输裘皮,裘皮昂贵,而鸭绒价贱,最利贫苦大众。(注:古时技术传播速度太慢,可主动促成技术传播。其方法有,官府促成的行政手段;而经济手段,有,大范围收购鸭绒,当百姓都知鸭绒值钱之后,此时,再推广鸭绒制衣之法,事半功倍。】</p>

写完了,李孟羲合起布匹(丝绸)。</p>

“砖头,要学字了。”</p>

李孟羲开始一天的教学。</p>

弟弟已经识了好多字了。</p>

开始教弟弟写字,李孟羲就想到了昨天教小朋友们学字的事了。</p>

今天,李孟羲准备换个方法来教。</p>

李孟羲把弟弟,抱到怀里,揉揉弟弟脑袋,问,“砖头,你想学什么,想知道啥东西怎么写,我来教你。”</p>

</p>

弟弟听李孟羲这么说,抬头看了哥哥一眼。</p>

然后,弟弟眼睛滴溜溜的乱看,这里看看,那里看看。</p>

看看自己的手,再看看车上的衣服啥的,还有抬头,看天空。</p>

“俺想学老天爷咋写的。”弟弟仰头看着天空,用一个古怪的方式,把想写的字说出来了。</p>

老天爷。</p>

李孟羲笑了。</p>

中华人,识苍天为最高神明。</p>

皇天后土是也。</p>

李孟羲抬头,天上,是一片铅灰之色。</p>

天这个字,字体简单。</p>

可是,李孟羲不知道这个字,是如何从甲骨文演化来的。</p>

天,字体一眼看过去,第一印象,可以解分成一个二,一个人字。</p>

二,加一个人,为何就是天了,李孟羲不太明白。</p>

很可能,天字,就没有二和人这两个字的字义。</p>

李孟羲在皱眉思考,弟弟扒拉着李孟羲的胳膊,“哥哥,老天爷的天怎么写吗?”</p>

李孟羲实在想不明白天字演化的由来,只好就硬教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