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七章 快马轻车(1 / 2)

 要解决问题,关键在于,采买队要有强大的机动能力。</p>

李孟羲想到的是,采买队可以全部是车马骑兵,不带任何一个步卒,以保证其拥有绝对超越步军的速度。</p>

而且,车队不能是带着牛车的,老黄牛拉车速度很慢,还不如人走的快呢。</p>

所以,采买队应该全部都是轻便的马车。</p>

马拉车甚至能飙车把速度飙起来。</p>

刘备说,驴车也很快。</p>

李孟羲愣了下。驴车军中有,但是不多,毕竟,牛能耕地,牛的力气也大,牛的耐力也强,牛的性价比是农业社会最高的牲口,百姓养牛多,养驴少,这很正常。</p>

李孟羲实在脑补不出驴子拉车溜达的画面。</p>

如果马匹足够,还是用马车更好一点。</p>

而且,为了使速度更快,更快的与大军汇合,马车车队不能装的太满了,装太满,马拉着就跑不快了。</p>

马车应该只装个半满。</p>

而且,若为了协调统一,采买队尽可能的全部是一样的牲口,要么全是马,要么全是驴子,这样速度大致能保持一致,一个采买队,几十辆车,可以一同行动。</p>

若不然,有马车,马车之中又夹了一辆驴车。</p>

前边马车速度快,已经跑很远了,一个不巧,后边驴车轮子坏了,这可好,前边马车车队已经跟上大军了,一数,少了人,赶紧往回一看,一看,原来车坏半路了。</p>

这时,再调派马车回来救援,岂不太耽误事了。</p>

而要是,都是马车,速度一样,全程一起行动,哪辆马车坏了,全队都停,把坏的马车上的粮食,反正就半车粮,坏掉的车上的半车粮给其他车分分,一车一袋粮,一下不就分完了,然后,坏掉的车直接就扔掉不要了算了。</p>

车夫直接骑着拉车的马,直接跟着走了,多省事,耽误不了多少时间。</p>

整齐划一,能提高容错率。</p>

李孟羲突然明悟,既然日后军队规模大了,马匹多了,可以组建专门的马车队在行军途中负责采买。</p>

既然日后可以这样,那么现下为何不能如此?</p>

想到,游骑商队靠背着篓子买东西,区区几</p>

个篓子,能承载的东西有限,因此,不能买大宗的麦秸生麻之类的东西,只能挑要紧的买。</p>

莫不是傻了,直接弄个马车,就能把问题解决了不是,何必用人背着篓子呢。</p>

一会儿功夫,李孟羲就又有所得了。</p>

跟刘备正聊着,李孟羲突然停下,慌忙拿起笔,在布匹上刷刷写了起来。</p>

刘备正说着,没了李孟羲的声音,不由转头看,看李孟羲奋笔疾书,笔走龙蛇。</p>

看李孟羲写到酣畅淋漓,快意无比,刘备有些羡慕,很想又弄来笔,也写东西。</p>

依然是《后勤》一卷,李孟羲写到,</p>

【军中采买队,可用马车,马车快捷,虽离队远去,但须臾可追上大军步兵后队。</p>

细则有,一,用马车,不用牛车,牛车速慢,而马车迅疾。</p>

二,马车半载,不使车载沉重,以慢车速。</p>

三,车队数十车,应一体趋同。或全用驴车,或全用马车。不可相杂之。】</p>

【游骑商队亦可快马轻车】</p>

写完,李孟羲掷笔于盾,如同剑客演练完了一套剑法一样,长舒了一口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