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章 笔(1 / 2)

 鸡蛋放俩月,不就坏了吗,坏掉的鸡蛋,还能吃吗。</p>

按说,变质的蛋白质煮熟倒是也能吃,只是味道嘛……</p>

买都买了。</p>

鸡蛋同样没得地方放,李孟羲还是让骑兵帮忙拉着。</p>

然后,前有骑兵一手拿枪,一手端着个破碗。</p>

现在又有另一个骑兵,一手手握缰绳,一手拿着两个鸡蛋。</p>

更尴尬了。</p>

千金市骨的道理,李孟羲和刘备都懂。</p>

相比李孟羲这个外来人口,刘备比李孟羲更懂物价一些。</p>

前边买的一些小物件,一小卷布,一点盐巴,几个鸡蛋啥的,刘备给的价钱不仅是公道,而且是丰厚。</p>

义军采买,不同于一般做买卖。</p>

如果仅是价钱公道,会增加乡民们拿东西来卖的动力,但不足以让乡民们拿更多的东西来卖。</p>

非常之时,就不应计较一点钱的问题。</p>

价格公道,乡民在犹豫之间,把家里的东西拿来卖的可能是七成。</p>

而再多加的那么七八文,价钱丰厚,乡民们见有厚利可图,军中所急缺的一应物资,全都能买的到了。</p>

买东西,而且是不怎么讲价用一堆钱暴发户一样的买东西,对李孟羲来说,这不是第一次了。</p>

上次,路遇某个无名村寨,就在那个村寨买了好多东西的。</p>

李孟羲翘首以盼的毛笔,还真找到一支。</p>

一个头戴葛巾的面有沧桑的中年人拿来一支笔,然后一句话也不说,甚至都不正面看李孟羲的,手背着,高昂着头,给李孟羲的感觉,这人古怪。</p>

</p>

“你……”李孟羲张口,就要问,你这杆秃笔,想卖多少钱。</p>

刘备突然碰了李孟羲肩膀一下打断了李孟羲的话。</p>

“先生,这笔我们四十文买了,可否?”刘备双手捧着四十文钱,朝中年人递了过去。</p>

侧身站着的中年人,这时转过身来,低着头,接过刘备递来的四十文钱,像是不愿多呆一样,头也不回的脚步赶趁的匆匆离开了。</p>

李孟羲看了一眼手中的秃笔,把笔丢到了篓子里。</p>

奇怪,刘备为何不让自己问价钱呢。</p>

虽有疑问,但有别的人拿着东西过来卖了,李孟羲只好把疑问压在心底,先专心买东西再说。</p>

东西没买两件,刚收了一把柴刀并一匹麻布。</p>

柴刀给了七十文,麻布大概有柳氏织的一匹麻布一半的量,李孟羲给人八十五文。</p>

刚收了两件东西。</p>

李孟羲神奇的发现,刚卖秃笔的那个头戴葛巾的中年人,去而复返了。</p>

中年人来了,李孟羲还以为他要卖什么东西呢。</p>

不曾想,这人把一支更好的毛笔塞到李孟羲手里,一句话不说,脸上一个表情没有,头也不回的走了。</p>

“哎,你还没拿钱……”李孟羲要叫人拿钱,肩膀被刘备碰了一下。</p>

抬头看刘备,刘备摇头,示意就此罢了。</p>

李孟羲更加奇怪了。</p>

金钱开路,世间无难事。</p>